[发明专利]一种酱香型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2087.0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4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好;赵正鑫;王贵军;王于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曾志鹏 |
地址: | 415001 湖南省常德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型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酱香型酒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粮食准备、下沙工序、糙沙工序、蒸馏取酒工序和储藏工序,本发明的制曲温度为65℃,堆积至上温度为50℃,此温度下既避免了低温下反应不能顺利进行,生成的香味物质和色素物质较少,又避免了继续升温造成微生物的活性降低,所制得酱酒具有焦香但焦不露头,在下沙和糙沙工序中减少了曲药用量,生产成本降低,避免了传统酱香型白酒的焦糊味和苦味,提高了酒体质量。本发明中使用基酒的储存时间为5年以上,使得有害成分持续挥发,酒分子缔合更稳定并形成大分子团,使口感更醇厚绵柔,酒体颜色从无色变成微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酱香型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中一大重要类型,生产历史悠久,具有“酱香细腻,酒体丰满,醇厚柔和,回味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殊风格。酱香型白酒特殊的质量风格来自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酱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十分复杂,它的生产工艺以“二次投粮、八轮发酵、七轮取酒”和“高温制曲、高温堆积糖化、高温发酵、高温流酒、长期贮存”为其显著的工艺特点。它以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原料经过下沙(即第一次投粮)、糙沙(即第二次投粮)及八轮发酵、七次取酒,每轮次酒单独存放。由于受季节环境、温度、用曲量、原辅料、糟醅中淀粉、糖等酿造条件的不断变化,每一个轮次酒的风格和质量都不一样。一般来说,笫1、2、7轮次酒的质量风格较差,产量较少,而第3、4、5轮次酒俗称“大回酒”,其酱香突出、纯正,酒体醇厚,产量最多。第6轮次酒俗称“小回酒”,其焦香露头,酱香味杂,后味苦涩,口感特点都不及第3、4、5轮次酒那样酱香突出纯正。但是,这种香气在勾调时如果用量得当,可以突出酒体酱香的风格。
传统的酱香型酒的生产工艺是将高粱进行破碎处理,在50℃的热水中浸泡,高温制曲(70℃)和高温堆积发酵(55℃),下沙和糙沙阶段加入曲药的量较多,占总曲药加入量的40%,后几轮次发酵加入曲药的量较少,所用基酒的储存时间为3年,大罐稳定器和瓶储期都较短,分别为10天和30天。此工艺中高粱经不起反复蒸粮,且其淀粉的溶出率较高而不易控制,导致白酒酱香不突出、风格较差,制曲温度和堆积温度较高,虽然高温有利于化学、生物化学和褐变反应的进行,生成大量的香味物质和色素物质,但其酒体明显具有焦糊味、苦涩味重,曲药在前两次发酵中的加入量较多,导致1轮次酒的产量增多,后几轮次酒的产量减少,综合酒的质量风格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酱香型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酱香型酒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粮食准备,下沙工序,糙沙工序,蒸馏取酒工序和储藏工序,其特征在于:
A.所述粮食准备,有以下步骤:选取整粒高粱为制酒主料,分成两等份,一份为下沙原料,另一份为糙沙原料;
B.所述下沙工序,有以下步骤:
1)将下沙原料放入60℃的热水中浸泡;
2)往浸泡后的原料中加入母糟,搅拌均匀;
3)上甑蒸粮,出甑前进行补水,然后出甑进行摊晾;
4)加入占混合原料用量8-12%的曲药,制曲的温度为65℃,搅拌均匀后,堆积,至上堆温度达到50℃,加入占混合原料用量0.7-1%的酒尾,入池发酵得到糟醅;
C.所述糙沙工序,有以下步骤:
1)如工序B中的步骤1);
2)浸泡后与下沙后得到的糟醅混合均匀;
3)上甑蒸馏,往分出酒尾的出甑料中洒水进行补水,然后出甑摊晾;
4)加入曲药,堆积,至上堆温度达到50℃,然后加入占混合原料用量0.7-1%的酒尾,入池发酵得到酒醅;
5)将酒醅进行蒸馏,取酒得到第1轮次原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2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