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1652.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吉沐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锋驰汽车车身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1/15;B62D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
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主要有: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
目前在汽车的车体在强度低,在发生撞击时容易发生危险,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体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车体结构,包括前车身,所述前车身两侧上设置有前挡泥板,所述前车身后部设置有前挡板,所述前车身两侧上设置有挡泥板座架,所述前车身两侧上设置有减震支柱的支撑座,所述前车身前端两侧设置有踏板横梁,所述前车身一侧上设置有纵梁,所述前车身侧壁上设置有挡泥层,所述纵梁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前车身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凸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泥层均匀喷涂在前车身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泥层的厚度为0.5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呈弧形凸起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凸块呈圆形或椭圆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挡泥层可以提高前车身的防护性,且加强筋、加强凸块可以有效的提高车体的强度,提高了车体的安全性,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车体结构,包括前车身1,所述前车身1 两侧上设置有前挡泥板2,所述前车身1后部设置有前挡板3,所述前车身1两侧上设置有挡泥板座架4,所述前车身1两侧上设置有减震支柱的支撑座5,所述前车身1前端两侧设置有踏板横梁6,所述前车身1一侧上设置有纵梁7,所述前车身1侧壁上设置有挡泥层8,所述纵梁7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10,所述前车身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凸块11。
所述挡泥层8均匀喷涂在前车身1侧壁上,所述挡泥层8的厚度为0.5mm,所述加强筋10呈弧形凸起状,且所述加强凸块11呈圆形或椭圆形。本发明使用时,通过挡泥层8可以提高前车身的防护性,且加强筋10、加强凸块11可以有效的提高车体的强度,提高了车体的安全性,满足人们的需求。至此,本发明汽车车体结构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锋驰汽车车身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锋驰汽车车身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16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