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虚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4395.2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4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代立新;代哲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阴县瑞星生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4;A61P39/00;A61K31/7016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智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45 | 代理人: | 刘迪 |
地址: | 4561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虚劳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是一种治疗外科手术导致的虚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的总称。西医的许多慢性疾病过程出现各种虚损症候、各种重病后期的恶液质状态等。虚劳”病证从古至今包含疾病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现代医学认为一些慢性消耗性和代谢性疾病均可纳入虚劳范围,因此,一些难治性或病因不明,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为主要病机的疾病,皆可归于中医“虚劳”病证的范畴。最早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书中关于“虚”“损”“劳”等的论述为“虚劳”病证的产生创造了契机。张仲景《金匮要略》将“虚劳”列为病名单,“虚劳”病名由此确立。“虚”是人体阴血与阳气的消耗不复,“劳”是指人体任何器官的过用或动作过极皆可因劳致病。
虚劳病证由先天禀赋,房室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病后误治,外感等多种因素致病。虚劳以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损所致的虚弱、不足的证候为其特征,在虚劳共有特征的基础上,由于虚损性质的不同而有气、血、阴、阳虚损之分。现代医家们将虚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凡以脏腑元气亏损,精血不足为主要病理过程的一类慢性虚衰性病证均属本病的范围。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等,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虚劳病证发病率不断增高,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目前,西医治疗虚劳病证主要给予维生素营养补充及扩张血管等,但其疗效一般,毒副作用大。对于虚劳病的治疗,历代中医先后出现了多个学说,不断完善,张仲景首推脾肾论治法,朱丹溪又提出摄养精血的方法。随着中医学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变化,虚劳病证实为苦竭心力而成脏腑虚损状态,阴虚和虚兼痰瘀成为现代人“虚劳”的重要病因,治疗时应补益兼疏导为主,市场多为补益类药物,并无针对性的药物,因而,寻找符合现代人疾病特征,治疗虚劳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针对现有的病理机制和理法方药,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和完善治疗虚劳病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治疗虚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见效快,价格低廉,结合君臣佐使配药机理进行配伍,对虚劳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虚劳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饴糖30-60份、桂枝20-25份、干姜10-15份、甘草10-15份、白芍10-15份、黄芪10-30份、茯苓10-19份、砂仁15-20份、木香10-15份、柴胡20-30份、香附10-15份、附子10-15份、大枣20-40份。
作为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饴糖40份、桂枝 21份、干姜11份、甘草11份、白芍11份、黄芪15份、茯苓12份、砂仁16 份、木香11份、柴胡22份、香附11份、附子11份、大枣25份。
作为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饴糖50份、桂枝 23份、干姜13份、甘草13份、白芍13份、黄芪20份、茯苓15份、砂仁18 份、木香13份、柴胡25份、香附13份、附子13份、大枣30份。
作为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饴糖55份、桂枝 24份、干姜14份、甘草14份、白芍14份、黄芪25份、茯苓18份、砂仁19 份、木香14份、柴胡28份、香附14份、附子14份、大枣35份。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虚劳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饴糖、桂枝、干姜、甘草、白芍、黄芪、茯苓、砂仁、木香、柴胡、香附、附子、大枣,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 60-100分钟;
2)、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70℃后,取滤液,砂锅中的药渣备用,并将滤液倒入容器中;
3)、将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热水,进行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70℃后,滤得二次药液;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得到的药液合并,并混合均匀,晾至室温后装瓶或装袋,得中药组合物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阴县瑞星生物有限公司,未经汤阴县瑞星生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43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医治筋骨闪伤疼痛的药膏及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