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以及控制模式转变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2190.0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载文;朴俊泳;姜志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08;B60W10/02;B60W20/00;B60W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以及 控制 模式 转变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混合动力车辆以及控制模式转变的方法。公开了一种控制模式转变以预测驾驶员的所需扭矩以便减少非驱动燃料损失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混合动力车辆。具体地,控制混合动力车辆的模式转变的方法可包括基于第一扭矩确定是否需要将第一模式改变为第二模式;确定被预期为将在当前时刻的近期时刻产生的第二扭矩;基于第二扭矩或预测加速度来确定在近期时刻发动机离合器接合是否可能;以及当确定需要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的改变并且发动机离合器接合可能时,执行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的改变。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1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 10-2016-0172825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 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以及控制控制模式转变以减少燃料 损失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不构成现 有技术。
由于对车辆的燃料效率改进的不断需求以及许多国家对排气法规 的强化,对环保型车辆的需求正在增加。作为对环保型车辆的实际替 代方案,提供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 (HEV/PHEV)。
该混合动力车辆可以根据在利用两个动力源驱动的过程中发动机 和马达协调操作的程度来提供最佳输出和扭矩。特别地,在采用其中 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安装电动马达和发动机离合器(EC)的并联型混 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发动机和马达的输出可被同时传递到 驱动轴。
通常,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在初始加速度期间使用电能(即,EV 模式)。然而,由于电能单独在满足驾驶员的所需功率方面存在限制, 最终需要使用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即,HEV模式)。在这种情况下, 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当马达的转数和发动机的转数之间的差在预定范 围内时,发动机离合器接合,使得马达和发动机一起旋转。此时,当 转数太低时,当发动机离合器接合时可发生发动机失速。因此,混合 动力车辆控制发动机和马达的转数,使得发动机离合器在发动机失速 时以设定在相对安全区域中的特定转数(为了方便,在下文中被称为 “目标接合速度”)开始接合。目标接合速度可根据车辆的发动机特性或接合时的齿轮级被不同地设定。
然而,我们已经发现,当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后被立即起动时, 经常发生延迟,直到发动机离合器实际接合,并且发动机的力被传递 到驱动轮的轴。作为结果,在发动机的功率对驱动没有贡献的情况下 发生燃料损失,这被称为“非驱动燃料损失”。将参考图1描述其中非 驱动燃料损失发生的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在一般混合动力车辆中发生非驱动燃料损失的形 式的示例的图示。
如图1所示,当驾驶员操作加速器踏板(即,APS开启)时,所 需扭矩变大,并且当由车辆确定需要发动机的驱动功率时,发动机被 起动。
由于在发动机起动时发动机未被加载,因此发动机速度(EngSpeed) 迅速上升,但是马达速度(“MotSpeed”)可能未达到目标接合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保持以目标接合速度空转至接合时间,在此期 间发生非驱动燃料损失。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混合动力车辆以及控制模式转变的方法,其基本上消 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有效地控制混合动力车辆中的模式转变的方法, 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车辆。
具体地,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由于并联型混合动力车辆中的 换档而导致的非驱动燃料损失的模式转变控制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 方法的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2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