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副车架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6013.8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5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和车辆,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3)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3)之间的一对纵梁(2),其中,所述后横梁(3)形成为U型梁,所述U型梁内连接有加强板(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增加了副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并提高了副车架的一阶扭转与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改善了整车的NVH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结构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乘用车为简化车身结构,降低成本,多采用承载式车身设计,去掉了独立车架。原来安装在独立车架上的系统和零件,则安装在前后副车架上,有的直接安装在车身上。后副车架主要用于连接后悬架与车身,四驱车辆后副车架还安装后主减速器等装置。
四驱传动系统的激励,后悬架的激励都会引起后副车架的振动,后副车架的振动也会传递给车身,从而影响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提高后副车架的一阶扭转和一阶弯曲模态频率,将极大降低由四驱传动系统和后主减速器等激励导致后副车架的模态被激发的风险,引起后副车架的振动,从而传递给车身和方向盘,降低整车NVH性能。
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的前横梁、后横梁、纵梁均为一体冲压成型,使得其结构强度难以提升。其中,现有技术中一体冲压成型的后横梁,对后横梁的成型工艺和材料延展性能要求很高,并且这种后横梁一体式结构导致其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变形。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副车架,该后副车架能够显著提高后副车架的一阶扭转和一阶弯曲模态频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的一对纵梁,其中,所述后横梁形成为U型梁,所述U型梁内连接有加强板。
可选择地,所述U型梁包括围成U型结构的底壁和两个侧壁,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底壁和所述两个侧壁之间。
可选择地,所述U型梁的开口方向为远离所述前横梁、所述纵梁和所述后横梁所组成平面的方向。
可选择地,所述U型梁包括两个弯折位置,在所述U型梁的弯折位置分别设置有加强板。
可选择地,所述加强板为冲压成型的弯板结构。
可选择地,所述加强板朝向远离所述后横梁的方向弯折。
可选择地,所述加强板包括沿所述U型梁布置并与该U型梁的两个侧壁分别相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后横梁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板体朝向远离所述后横梁的方向弯折。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边缘与所述U型梁的底壁焊接,所述加强板包括沿所述U型梁延伸的上侧边和下侧边,所述上侧边和所述下侧边分别与所述U型梁的两个侧壁焊接。
可选择地,每个所述纵梁与U型梁的两个侧壁的端部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后副车架,其中,所述后副车架为本公开提供的后副车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后副车架中的U型梁内设置加强板,加强板与U型梁形成空腔结构,使得U型梁的各侧壁之间的刚度提高,实现了包含半封闭后梁机构的后副车架,提高了后副车架的一阶扭转模态和一阶弯曲模态频率,使车辆的后悬架、四驱传动系统等激励导致的副车架模态被激发从而产生振动的可能性降低,同时也减小了安装在副车架上的其它零件的振动,减小了后副车架对车内振动的传递,改善了整车的NVH性能。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备胎安装装置,因此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60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