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空间物体姿态稳定状态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2176.9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0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峰;卢晓猛;姜晓军;葛亮;李明;曾显群;周婉;张晓明;李陶然;田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主分类号: | G01C21/02 | 分类号: | G01C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空间 物体 姿态 稳定 状态 判定 方法 | ||
1.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空间物体姿态稳定状态判定方法,该方法基于光电探测的空间物体光变特性获取方法,分成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两部分,获取数据的步骤为:
步骤1:观测获取高精度的空间物体的光度信息;
步骤2:对步骤1得到的光度信息的光度数据进行检验;其特征在于,数据处理具体为:
步骤3:根据步骤2检验后的光度数据进行信息熵E值的计算,具体计算过程为:
确定该空间物体光度数据的信息熵E,公式如下:
卫星光度信息熵E定义为:
(2)
式中,为第i点空间物体的星等,N为数据点的数量;
步骤4:根据步骤3得到的信息熵E值对姿态稳定状态判定,具体为:4.1首先以0.1为阈值,分析判定空间物体的姿态稳定状态;
4.2如果信息熵E>0.1,则判定为姿态失稳;
4.3如果信息熵E≤0.1,则判定为姿态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
1.1拍摄光度标定辅助图像:本底图像、平场图像、标准星图像;
1.2拍摄空间物体图像;
1.3对图像进行校正,提高信噪比;
1.4孔径测光,认证图像中的观测目标,计算目标的半高全宽;
1.5计算空间物体的仪器星等,根据空间物体的半高全宽,选择天光孔径大小,去除天光背景对空间物体测光的影响,得到空间物体的仪器星等;
1.6选择LANDOLT星作为较差测光的标准星,计算转换得到空间物体的视星等,进行流量定标,得到空间物体的视星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6的流量定标的过程为:首先从星表库中选择标准星,在观测中测量标准星在大气层内的亮度,然后利用较差测光的方法计算空间物体在大气层外的亮度;
较差测光的关系式如下:
(1),
式中:u,b,v,r,i为仪器星等,U,B,V,R,I为视星等,Cu、-Ci为各波段的常数项,Xu-Xi为各波段大气质量,βu-βi为系统转换系数,κ′u-κ′i为各波段大气主消光系数,K〞u-K″i为大气二次消光系数;
其次,利用标准星的仪器星等,即大气层内光学系统测得的标准星亮度和视星等计算出式(1)中相关的常系数项,然后利用该关系式和空间物体的仪器星等,即大气层内光学系统测得的空间物体亮度计算空间物体的视星等,即空间物体在大气层外的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进行校正包括本底改正和平场改正;
其中,所述本底改正为:将平场图像、标准星图像和含有观测目标的原始图像,分别减去本底图像,以进行本底改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的光度数据检验为根据以下条件对光度数据进行检验确:
(1)检验数据时长,确定时间跨度不小于1小时;
(2)检查数据点N的分布情况,在整个1小时内均匀分布,且数据点N≥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21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目视觉导航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煤机多惯导定位装置及方法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