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0695.1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肖金霞;郭文华;杨雪峰;靳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嘉禾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5/74 | 分类号: | C07C45/74;C07C49/248;C07C45/7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杨引雪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去甲氧基 姜黄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工艺成本高、污染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对羟基苯甲醛和乙酰丙酮作为原料,在四氢吡咯和冰乙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Claisen酯缩合反应,反应过程中采用缓慢滴加乙酰丙酮的方式,来减少副反应发生,而不再使用大量价格昂贵的硼酸酯和硼酸酐,待反应结束后,蒸发回收溶剂,并加入氯化铵饱和溶液进行淬灭反应,先保温、再降温析出深红色粘状固体,通过乙醇精制,活性炭脱色即可得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无需萃取等复杂后处理工序,而采用弱酸性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代替传统工艺中的强酸,既安全又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姜黄素类化合物为姜黄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及脑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母核为二苯基庚二酮,有酚性和非酚性之分,现已分离出20余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国内外学者已将姜黄素作为药物,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抑郁、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肿瘤等。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是姜黄素的天然衍生物,具有与姜黄素相类似的药理作用,我们把三者合称为姜黄素类药物,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物质,可溶于甲醇、二甲基亚砜、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姜黄素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姜黄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与转移及逆转细胞耐药性,逆转细胞耐药性、提高化疗敏感性等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经研究,姜黄素极性较小,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较低,而在结构上比姜黄素少两个甲氧基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作为姜黄素的天然衍生物,与姜黄素具有相似的药理药性,并且其极性、亲水性、水溶性均比姜黄素大,因此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比姜黄素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通过植物提取的方法很难得到单一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一般获得都是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三者的混合物。再者,由于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植物中含量较低,加上其溶解性在三个有效成分中是最好的,导致提取过程中损失最大,所以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都很低,往往达不到产品要求。
目前,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合成几乎都是通过对羟基苯甲醛和乙酰丙酮经过Claisen酯缩合反应得到的,利用硼酸酯或者硼酸酐作为脱水剂,以有机胺作为催化剂。
其反应方程式为:
现有工艺中,除了对羟基苯甲醛和乙酰丙酮的主反应原料,还需加入超过摩尔量的硼酸酯和硼酸酐,缩合反应过程中大量的含硼化合物和反应副产物形成了黑色油状混合物,使得后续处理需要加入很大剂量的盐酸或者乙酸溶解这些混合物,使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水解出来,最后采取萃取或者精制等纯化方法得到纯品。虽然反应过程很简单,但是使用大量的硼酸酯和硼酸酐,会产生大量含硼酸水及深红色酸水。无论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均不适用于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并且大剂量酸的使用,会造成生产设备腐蚀加快,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且环保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对羟基苯甲醛和无水低碳醇溶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
步骤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四氢吡咯和冰乙酸,开始升温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嘉禾药业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嘉禾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06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