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熔融沉积制备锂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5261.2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5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曹乃珍;邹崴;李娇;刘强;陈欣;詹彬鑫;徐川;高洁;钟兆资;党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5 | 分类号: | H01M4/139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武森涛 |
地址: | 629200 四川省遂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沉积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熔融沉积制备锂带的方法,属于锂带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熔融沉积制造锂带的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为:S0:设置沉积目标值,输入初始的控制参数值;S1:通过控制参数控制,进行熔融沉积;S2:对熔融沉积出的锂膜进行实时监测,得监测值;S3:将监测值与沉积目标值比对,如果不满足要求,则执行S4步骤,如果满足要求,则执行S5步骤;S4:根据锂膜厚度及控制参数进行逻辑运算,修正控制参数值后,依次进行S1~S3步骤;S5:继续熔融沉积,得到超薄锂带。本发明采用模型控制化的金属熔融沉积技术制备锂带,在铜箔上沉积出平整均匀,厚度可控的超薄锂带。该方法原料利用率高、设备成本较小、适用于自动化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融沉积制备锂带的方法,属于锂带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电能量密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金属锂具有很高的比能量密度(3860mAh/g),是未来高能量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为此,制备金属锂带(尤其是超薄金属锂带)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目前通常采用机械延压法制备锂薄带,但延压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锂带在压延过程容易断裂;对于50μm以下的超薄锂带其厚度难以均匀控制;边角料多、锂原材料浪费大;压延机械精度要求高,设备投入大。当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少,但很难取得实时性进展,难以进行批量生产。如CN200920251219.3专利采用机械压延工艺制备带钝化层的锂箔,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拉伸变形甚至断裂的异常;CN201610393493.9专利提出了一种复杂的控温压延锂带装置,以确保延压锂膜在厚度与硬度方面的一致性;CN201410443081.2专利采用锂液涂布方式制备金属锂带,但其采用简单液压缸作为动力驱动系统,涂布较为粗糙,难以保证锂膜的均匀性。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批量生产的、质量可控的金属锂带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熔融沉积制造锂带的方法,通过熔融沉积,制备得到质量可控的锂带,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
熔融沉积为将金属材料加热融化,通过保温传送,在带有一个微细出口的喷嘴处挤出,在基材表面进行沉积该金属材料。本发明采用熔融沉积技术来制备金属锂带。
本发明熔融沉积制造锂带的方法,采用铜箔为基底,在铜箔上熔融沉积金属锂,具体步骤为:
S0:设置沉积目标值,输入初始的控制参数值,所述控制参数为锂液温度、涂头出锂量、铜箔传送速率和铜箔温度;
S1:通过控制参数来控制,进行熔融沉积;
S2:对熔融沉积出的锂膜进行实时膜层监测,得到监测值;
S3:将监测值与沉积目标值进行比对,如果不满足要求,则执行S4步骤,如果满足要求,则执行S5步骤;
S4:根据监测值以及控制参数进行逻辑运算,得到修正的控制参数值,并将S1步骤的控制参数修改为修正的控制参数值;依次进行S1~S3步骤;
S5:继续熔融沉积,得到超薄锂带。
优选的,S4步骤中的逻辑运算公式为:
其中,d为锂膜厚度,单位μm;m为涂头出锂量,单位mg/min;T1为锂液温度,单位℃;
T2为铜箔温度,单位℃;v为铜箔传送速率,单位m/min;w为锂膜宽度,单位mm;α为浮动因子,单位℃2·mm3/mg,α取值为1.05~7.5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超薄锂带的锂膜厚度为3~100μm。
优选的,涂头出锂量的调控范围为1~80mg/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5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