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添加色素的辣酱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4262.5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3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谭信冬;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信冬;杨敏 |
主分类号: | A23L27/60 | 分类号: | A23L2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韩国强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色素 辣酱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添加色素的辣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辣酱是以辣椒为主要原料,混杂其他各种材料熬制而成的酱状调味品,具有味美色鲜,回味悠长,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能,同时因其食用、携带方便,用途广泛,而深受人们喜爱,有关辣酱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辣酱的色泽,往往会添加色素增加辣酱的颜色,食用色素通常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天然色素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作用,而且具有生理活性,近年来,我国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已有几十种,是目前世界上允许使用天然色素最多的国家。
由于“天然”一般给人以安全感,人们对它们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迅速,随着科研的深入发展,今后食用天然色素的研究和应用定会有更大的发展。使用天然色素的优点为:天然色素都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一般来说对人安全性较高,有的天然色素本身是一种营养效果,具有营养效果,有些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另外能更好的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时的色调比较自然,但是天然色素也具有以下局限性:(1)溶解度下,不易着色均匀;(2)色素浓度一般较小,染着色性较差,某些天然食用着色剂甚至食品原料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3)坚牢度较差,受pH值、氧化、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4)另外因为从天然物中提取出来的,所以有时受其共存成分的影响或自身就有异味;(5)较难于调色,不同的着色剂相溶性差,很难调配出任意的色调;(6)易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食用天然色素易在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变色或形成不溶的盐;(7)成分复杂,食用不当易产生沉淀、混浊,而且纯品成本较高;(8)产品差异较大,天然色素基本上都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而且同一着色剂由于来源不同,加工方法不同,所含成分也有差别,如从蔬菜中提取和从蚕沙中提取的叶绿素,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会发现两者最大吸收峰不同,这样就造成了配色时色调的差异;(9)天然色素性质不如合成着色剂稳定,使用中要加入保护剂,这对色素的使用产生一些不良影响;(10)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然色素的成本远远高于合成色素的成本。
合成色素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但是其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中国1982年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只能使用5种合成色素,并定出了最大使用量,如合成色素的纯色素含量不得低于85~99%,1公斤合成色素中砷的含量应在1毫克以下,铅在10毫克以下,铜在20毫克以下,每100克色素中,苯酚不应超过5毫克,苯胺不应超过4毫克,各种氯化物不应超过0.5%等,这些规定是为了限制色素中的杂质,以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中国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合成色素共计28种,合成色素的分类如下所示:有机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新红、赤藓红、诱惑红、日落黄、亮蓝和靛蓝及其铝色淀,喹啉黄。无机合成色素:二氧化钛和合成氧化铁,天然等同合成色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其他合成色素:叶绿素铜钠(钾)盐:叶绿素铜(钾)盐有机合成色素的铝色淀是通过纯有机合成燃料与氧化铝反应后,经清洗和干燥等工序,使水溶性色素沉淀在不溶,性基质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其不溶于任何介质,通过扩散在某种载体中(如砂糖、油、甘油、糖浆)进行着色。有机合成色素从结构上分为偶氮色素类(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等)和非偶氮色素类(赤藓红、亮蓝、靛蓝等)。这些色素的分子量在450-880之间,最大吸收波长在428-630nm之间。其耐氧化还原性能均较差;耐热、耐光性能稳定(靛蓝除外);胭脂红、诱惑红、日落黄、靛蓝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赤藓红、靛蓝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现有技术中增色制备方法一般为以下两种:一种为:将炒锅将油烧至高热后再凉至四成热,将所有料包括香辛料、辣椒粉和花椒粉(食盐、味精除外)放入锅中,加水一点,小火慢熬,并用铲不断的搅拌,大约10分钟后,放盐、味精、食品添加剂和天然增色剂等便可出锅。第二种为:将晾干辣椒和蒜、姜洗干净,用搅拌机将辣椒和蒜、姜分别搅碎,然后和辣椒拌一下,然后撒盐。加香辛料、高度酒、食品添加剂和合成增色剂等,把材料全部拌匀。虽然这两种反复解决了辣酱随时可以吃的问题,但是制备的辣酱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影响。
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信冬;杨敏,未经谭信冬;杨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42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私房牛肉味板面酱包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不添加香精的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