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血脂降血糖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6355.3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3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马开;田萍;张迪文;马龙;刘长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3/06;A61P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45000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脂 血糖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血脂降血糖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不良嗜好的增多、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工作节奏加快等因素,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而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患有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的人群最容易引起脑血栓、脑出血、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还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般来说,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这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兼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肾脏病变、神经病变以及眼底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脂,因此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
目前,常见的预防和治疗“三高”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西药治疗,尽管西药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的特点,但是西药药物的副作用危害大,损伤患者的肝肾功能,同时有些药物还存在着疗效不能持久、停药后出现反弹,必须长期不间断的服用的缺点,此外,市场上供应的药物大多是只能治疗单一病症的药物,对于同时患有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等多种病症的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给患者带来了不便。相对于西药来说,中药具有安全、副作用少、对肠道无损伤以及对肝肾刺激小等优点,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同时降血脂血糖的中药组合物。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 jinsk)别名:摇钱树、麻柳,青钱李、山麻柳、山化树,属胡桃科青钱柳属的乔木植物。现仅存一种,为我国特有,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江西省北部及中部丘陵山地分布较多。据《中华本草》记载,青钱柳具有祛风、消炎止痛和杀虫止痒等功效。其主要成分有皂苷、黄酮、萜类、多糖、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青钱柳叶具有多种功效,例如青钱柳叶能明显抑制脂肪酶活性、减少脂肪的消化吸收,并能促进脂类物质的代谢分解,能有效降低血糖、明显改善糖耐量,抗氧化、抗疲劳等。
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研究表明佛手具有疏肝行气,和中化痰的功效,用于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肝胃不和,脾胃气滞,呕恶食少等病症,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降血糖、血压等作用。
虽然目前生产具有降血脂和降血糖功能的药物及替代产品种类繁多,但兼具降血糖和降血脂功能的主要包含青钱柳和佛手的中药组合物至今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血脂降血糖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目前同时患有高血脂和高血糖病的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给患者带来不便的问题,疗效显著、药性平和、持久,无毒副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血脂降血糖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药制成:青钱柳10~30份,佛手4~20份,苦荞3~12份,丹参3~15份,山药3~12份,川芎5~15份,夏枯草5~10份,黄芩5~15份,金银花3~10份,臭梧桐2~8份。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组合物按中药常规的制剂方法制成口服液、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或膏剂。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述降血脂降血糖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青钱柳、佛手、苦荞、丹参、山药、川芎、夏枯草、黄芩、金银花、臭梧桐,净选,干燥;
步骤二、按重量份称取步骤一中所述的制备原料药;
步骤三、将各原料药加水煎煮3次得到煎液,合并各煎液并过滤,过滤后提取滤液,减压浓缩滤液至60~80℃下的相对密度1.18~1.36,放冷,得到浓缩液;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所得浓缩液中添加不同剂型相应的适量辅料制成口服液、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或膏剂。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在步骤三中,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8倍,煎煮2~4小时,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6倍,煎煮2~3小时,第三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4倍,煎煮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6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口服中药
- 下一篇:一种止疼药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