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小分子多肽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275004.0 申请日: 2017-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7973838B 公开(公告)日: 2021-02-26
发明(设计)人: 陈小佳;洪岸;赵影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恒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K7/06 分类号: C07K7/06;C07K7/08;C07K7/64;A61K38/10;A61K38/08;A61K8/64;A61Q19/00;A61P17/02
代理公司: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9 代理人: 姜若天
地址: 511356 广东省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促进 皮肤 损伤 修复 分子 多肽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一种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小分子多肽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该小分子多肽为含有SNFLHLG核心序列的连续4个及其以上的4~12个氨基酸长度的线性肽或环肽。本发明提供的小分子多肽与目前类似的产品外用重组bFGF相比,促增殖效果相当,但亲和力更高,分子量更小,且采用化学合成方法而非基因工程方法,故在同等摩尔浓度的使用条件下,所需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更低,所以是很好的替代重组bFGF的促皮肤创伤修复和细胞增殖产品。而本发明提供的多肽相对bFGF,因为仅有几个到十几个氨基酸,故降解程度大大降低,而且本发明公开的实验结果证明,该种多肽能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因此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小分子多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且最直接与外界接触组织,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损伤的器官。正常创伤的愈合对维持机体稳态至关重要,而异常愈合如大面积烧烫伤造成的不愈或者迟愈、其他疾病导致的慢性创面愈合、以及不正常的愈合如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等等不仅影响了美观,更会造成结构和功能的障碍,往往对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在皮肤创伤治疗中快速达到最佳愈合效果,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皮肤的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协调有序的组织修复再生过程,是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完成的过程。该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炎症反应期、增生期和重塑期,三个期相互交叉并无严格的界线,且均有大量的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愈合过程。参与愈合的细胞包括角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参与愈合的细胞因子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 factors,IGF)和多种凝血因子等。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创伤愈合,细胞因子又反过来影响细胞的功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都可能造成皮肤愈合结果的异常,而且皮肤愈合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众多(年龄、营养状况、内分泌变化、药物、局部血液循环、感染、电离辐射和系统性疾病等),因此,皮肤愈合的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明确。

目前临床上,皮肤创伤修复主要针对急性皮肤软组织创伤、慢性皮肤软组织创伤来进行不同的用药和处理。基于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在创伤修复领域涌现了许多单方如康复新液,复方则由少则四、五味,多则二三十味中药进行配伍制备而来,例如治疗烧烫伤的“湿润烧伤膏”、“京万红”等。现代医药开发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介入的生物医药开发后,促细胞生长的重组生长因子的生产也是创伤修复药物开发的生力军,比如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于创伤、烧烫伤等的生物技术药物--外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就是我国第二个基因工程I类新药(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又称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FGF)。

与皮肤修复的多肽药物开发方面,2014年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报道了来源于蜥蜴的一条强效的皮肤修复肽Tylotoin,含12个氨基酸残基,表现出强烈的促创伤愈合活性,可以促进角质上皮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还能促进TGF-b和IL-6的生成。也有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从华南雨蛙、红瘰疣螈、无指盘臭蛙中分别提取出了能促进皮肤修复的多肽,分别为16肽、13肽、24和11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小分子多肽。该小分子多肽促进皮肤细胞增殖从而重塑皮肤组织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恒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恒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5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