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65486.1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6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白绘宇;傅梦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H1/02 | 分类号: | C08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蛋白 改性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与感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天然高分子制成的环境友好型生物聚合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大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含有大量的储存蛋白质,其含量可高达40%,是一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资源,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的重要组成部分,β-大豆伴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是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成分,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如胺基、羧基等,同时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特性,使得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近年来针对大豆蛋白的改性,科学界做了许多工作,常见的改性如共混、接枝、交联改性等。目前采用的交联改性,大多采用化学交联剂,虽然能够提高大豆蛋白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化学交联剂的使用或多或少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且破坏大豆蛋白的生物相容性。
光交联作为一种新型的交联手段,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可以通过对照射频率、位置、强度及时间长短进行选择,“定时、定点、定速”地实现智能调控。SbQ(1-甲基-4-(对甲酰苯乙烯基)吡啶甲基硫酸盐)是一种结构中含醛基的苯乙烯基吡啶盐,它能够在紫外光照下发生二聚反应。设想在天然的大豆蛋白中引入SbQ基元,能够赋予大豆蛋白可光交联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发明了一种大豆蛋白改性物的制备方法,利用大豆蛋白结构中胺基和SbQ结构上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将SbQ接枝到SPI结构中。制备过程为:将大豆蛋白SPI溶解分散于水中,加热至50℃,搅拌40-50min,加入SbQ粉末避光搅拌反应1h,随后加入NaBH4还原,透析冻干得到SPI-g-SbQ。
具体为:将大豆蛋白SPI 5g溶解分散于水500ml中,加热至50℃,搅拌40min,加入SbQ 0.3-0.5g避光搅拌反应1h,随后加入NaBH4还原,透析冻干得到SPI-g-SbQ。SbQ加入量为0.3-0.5g,优选为0.5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充分利用大豆等廉价环保资源,通过SPI结构中的NH2和SbQ中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将光敏的SbQ接枝到SPI结构上,赋予SPI光敏性,可实施光交联,能够替代传统化学交联剂的使用,且利用光能。
附图说明
图1SPI-g-SbQ的水溶液TEM图
图2SPI-g-SbQ不同光照时间紫外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不能认为是限定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大豆蛋白SPI 5g溶解分散于水500ml中,加热至50℃,搅拌40min,加入SbQ 0.5g避光搅拌反应1h,随后加入0.1gNaBH4还原,透析冻干得到SPI-g-SbQ。
实施例2
将SPI-g-SbQ配成0.1mg/ml的稀溶液,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它的形貌,如附图1所示。结果显示,SPI-g-SbQ呈球状形貌,部分颜色较深区域是来源于SbQ结构中苯环。
实施例3
将SPI-g-SbQ配成0.1mg/ml的稀溶液,以紫外灯光照射溶液不同时间,用uv-vis光谱观察不同光照时间下溶液的谱图,见附图2。结果显示,随着光照时间不断延长,340nm处吸收峰逐渐减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5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