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率的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50383.8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4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梅;吴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51/52 | 分类号: | H01L51/52;H01L5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有机 单层 发光二极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率的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该二极管的结构自下至上顺序设置为:玻璃衬底、氯化处理的氧化铟锡、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和金属阴极。所述的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没有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发光层是器件的唯一的有机材料。本发明所用的氯化溶剂分别为氯仿、氯苯和二氯苯。氧化铟锡经氯化溶剂紫外处理后,功函数发生了增大,提升了空穴的注入能力。用二氯苯氯化处理氧化铟锡的器件的性能最佳,最大电流效率为33.48坎德拉每安培,最大功率效率为27.51流明每瓦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单层电致发光器件及其简单制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显示技术正在从传统的方式如阴极射线管、液晶显示,逐渐向大面积、可弯曲、超薄、超轻等技术发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令人瞩目的固体化平板显示技术,与其他显示技术相比,OLED具有低直流电压驱动、功耗低、自发光、结构简单、超轻薄、响应速度快、宽视角及实现可弯曲性等优点,因而成为光电子器件和平板显示领域中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Nature,459234(2009))
为了提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高性能的器件常常包含了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功能层。(adv.Funct.Mater.11310(2010))然而,如此多功能层的器件结构增加了制备的复杂性和生产的成本。因此,有必要简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特别是发展有机单层电致发光器件。然而有机功能层能很好的调控空穴电流和电子电流,调节载流子的复合区域,从而提升器件的发光性能,所以与有机多层电致发光器件相比,在不降低外量子效率和在高亮度时保持高效率的前提下,简化有机多层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对于有机发光器件来说,电流效率是用于表征OLED的重要判据之一。在双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复合区域在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的界面,(Appl.Phys.Lett.51913(1987))但在单层器件中,由于没有异质界面的存在,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将在传输的过程中完成,否则传输的空穴和电子将形成暗电流,从而降低器件的效率。因此在有机单层电致发光器件的设计和制备的过程中,应平衡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使复合区域远离阴阳极,减小激子的淬灭。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率的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设计了一种氯化溶剂和ITO电极共同紫外处理形成的Cl-ITO做阳极的高效率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采用氯化溶剂和ITO电极共同紫外处理的方法来修饰ITO电极,平衡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提升器件的效率。与用氧化钼修饰ITO器件相比,Cl-ITO减少了一次气相沉积的过程,有效地简化了制造工艺。
技术方案:利用Cl-ITO具有高功函数、功函数可调、制备方法简单等特性,将其引用作为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的空穴注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器件的电流效率。在紫外射线的照射下,氯(Cl)基容易从氯化溶剂(氯仿、氯苯、二氯苯)中释放,取代ITO表面的O,形成氯-铟键。经紫外光电子谱测试,Cl-ITO与ITO相比,Cl-ITO具有更高的功函数。Cl-ITO的功函数与氯-铟键形成的多少有关,Cl-ITO的功函数最高可达6.1电子伏特(eV)。利用Cl-ITO的功函数与氯化溶剂紫外处理时间有关,变化ITO与氯化溶剂紫外处理时间,可调节Cl-ITO的功函数(4.7eV—6.1eV)。
在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中,电极与发光材料间的界面是相对重要的部分,电极与发光材料间的能级不匹配,将造成载流子的注入困难,发光二极管的启亮电压高,电流效率低,器件极易恶化等缺点。本发明利用Cl-ITO具有高功函数且功函数可调等的性质,使用其作为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平衡了空穴和电子的注入能力,提高整个器件的性能。
本发明的一种高效率有机单层发光二极管的层状结构自下而上的顺序设置为:透明衬底、透明阳极、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和金属阴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03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压紧功能的钢板打磨装置
- 下一篇:大鼠口腔实验操作台及其使用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