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过程废气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9722.0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7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高爽;张毅;吕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17/38 | 分类号: | C07C17/38;C07C21/067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丙烯 制备 环氧氯丙烷反应 过程废气 缓冲罐 废气 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 吸收塔 氧化剂 环氧化反应 环氧氯丙烷 塔底换热器 塔顶冷凝器 反应尾气 反应装置 过程产生 过氧化氢 冷凝吸收 排放标准 塔顶气 回收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氯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过程废气处理方法,反应装置由反应尾气缓冲罐、吸收塔、塔底换热器、塔顶冷凝器、塔顶气相缓冲罐组成;对采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氯丙烯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氯丙烷过程产生的废气进行冷凝吸收处理,回收废气中的氯丙烯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过程废气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ECH)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氯醇橡胶、甘油、和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等多种产品,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氯醇法和烯丙醇法。
近年来,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在烯烃环氧化反应过程中取得了较多进展,该催化剂广泛用于丙烯、氯丙烯、丁烯、异丁烯、苯乙烯、1-辛烯、环己烯、环辛烯、1-十二烯等烯烃环氧化反应中[李军,高爽,奚祖威.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研究的进展.催化学报,2010,31(8):895~911.]。尤其是以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在惰性气体气压条件下进行氯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氯丙烷,该工艺流程具有整套工艺简单、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三废少的特点,适用于环氧氯丙烷工业生产。该工艺废气在后续工艺处理过程中的方法尚无成熟处理工艺,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对以过氧化氢为氧源、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反应产生废气的处理工艺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氯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过程废气处理方法,该方法是以过氧化氢为氧源、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经过反应尾气缓冲罐进入到吸收塔内冷凝吸收尾气中的氯丙烯,降低尾气中的有机物含量。以过氧化氢为氧源、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含有氮气、氯丙烯及氧气,尾气直接排放会造成氯丙烯损失及对大气产生污染,为了生产工艺绿色环保需要解决氯丙烯损失及对大气产生污染,因此本发明了提供一种一种氯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过程废气处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对采用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氯丙烯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氯丙烷过程产生的废气进行冷凝吸收处理,回收废气中的氯丙烯。一种氯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过程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尾气缓冲罐V1、吸收塔T1、塔底换热器E1、塔顶冷凝器E2、塔顶气相缓冲罐V2,对氯丙烯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氯丙烷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气经过反应尾气缓冲罐V1进入吸收塔T1下部,吸收塔T1塔釜预先填入环氧氯丙烷,吸收塔T1塔底设有环氧氯丙烷流出口,环氧氯丙烷流出口流出的环氧氯丙烷经换热器E1换热后再次回流至吸收塔T1下部,环氧氯丙烷通过塔底换热器E1与吸收塔T1形成低温循环吸收氯丙烯后采出送精馏工段,吸收塔T1塔顶设有塔顶冷凝器E2保持深冷,冷凝器E2冷凝后的冷凝液进入塔顶气相缓冲罐V2后回流至吸收塔T1上部,冷凝器气相经过放空尾气管道排放,回收废气中的氯丙烯。
氯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过程气相放空冷凝后产生含有氮气、氯丙烯及氧气的废气,所述的废气为采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氯丙烷过程产生的废气,氯丙烯制备环氧氯丙烷过程气相放空冷凝后产生含有氮气、氯丙烯及氧气。
反应尾气与反应尾气缓冲罐V1入口相连,反应尾气缓冲罐V1出口与吸收塔T1中下部入口相连,吸收塔T1底部出口与塔底换热器E1入口相连,塔底换热器E1中部出口与吸收塔T1中下部入口相连,塔底换热器E1顶部出口为采出吸收液,吸收塔T1顶部出口与塔顶冷凝器E2入口相连,塔顶冷凝器E2出口与塔顶气相缓冲罐V2顶部入口相连,塔顶气相缓冲罐V2底部出口与吸收塔T1中上部入口相连,塔顶气相缓冲罐V2顶部出口设有放空尾气管道。
塔底换热器E1温度范围:-5~25℃;塔顶冷凝器E2温度范围:-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97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