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调质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2885.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2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崔冕;刘家善;程勇;周志伟;刘栋林;李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苏信特钢有限公司;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58;C22C38/06;C22C38/42;C22C38/46;C22C38/60;C21C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黄健 |
地址: | 10087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调质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调质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非调质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碳:0.15‑0.22%,硅:0.15‑0.80%,锰:1.20‑1.60%,铬:0.05‑0.30%,铝:0.010‑0.030%,镍:0.00‑0.10%,铜:0.00‑0.20%,磷:0.000‑0.025%,硫:0.020‑0.060%,钒:0.07‑0.20%,氮:0.010‑0.020%,铅≤0.01%,锡≤0.01%,砷≤0.01%,锑≤0.01%,余量为铁。本发明的非调质钢的强度高、塑韧性好,完全能够满足水套用钢的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材,具体涉及一种非调质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由燃料驱动逐渐向电力驱动发展。然而,电动汽车技术尚不成熟,存在电池续航里程短、寿命短、充电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混动技术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在汽车原有内燃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电机设备,由内燃机向电池供电,从而无需使用充电桩;同时,可以通过优化动力系统,采用低速纯电驱动或高速内燃机与电池的混合驱动等模式,能够大大降低汽车的综合油耗,并提升汽车的行驶品质。
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需要及时将热量带走;同时,为了避免汽车在碰撞中损坏电机,在设计上通常需要将电机置于钢制外壳(称为“水套”)中,并用水对外壳进行持续冷却。此外,由于水套为安全件,因此对材料的塑韧性要求较高。
目前,水套用钢主要为22CrMo系列调质钢,其通过加入Cr、Mo等元素(Cr≥1.00%、Mo≥0.15%)使材料经淬火与回火的热处理后达到优良的力学性能,通常Cr≥1.00%,Mo≥0.15%;由于调质过程中会产生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形变,工件毛坯的外壁必须达到一定厚度来抵御热处理变形,造成了后续机加工时严重的材料浪费和刀具损耗,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
此外,现有广泛应用的非调质钢主要为中高碳非调质钢,例如GB/T 15712中的38MnVS系列和49MnVS系列,这些非调质钢的塑韧性较差,无法满足水套用钢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调质钢及其制备方法,该非调质钢的强度高、塑韧性好,完全能够满足水套用钢的设计要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调质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碳:0.15-0.22%,硅:0.15-0.80%,锰:1.20-1.60%,铬:0.05-0.30%,铝:0.010-0.030%,镍:0.00-0.10%,铜:0.00-0.20%,磷:0.000-0.025%,硫:0.020-0.060%,钒:0.07-0.20%,氮:0.010-0.020%,铅≤0.01%,锡≤0.01%,砷≤0.01%,锑≤0.01%,余量为铁。
在本发明中,若无特殊说明,含量均为质量含量。
本发明的非调质钢将碳的含量设置在0.15-0.22%的范围内;若超出此范围,材料的塑韧性差;若低于此范围,材料的强度不足。进一步地,非调质钢中的碳含量可以为0.19-0.20%。
在本发明中,非调质钢中的硅含量可以为0.40-0.70%,进一步可以为0.50-0.60%,更进一步可以为0.55-0.57%。
本发明的非调质钢将锰的含量设置在1.20-1.60%的范围内;若超出此范围,材料易产生贝氏体异常组织;若低于此范围,材料的强度不足。非调质钢中的锰含量可以为1.20-1.40%,进一步可以为1.20-1.30%,更进一步可以为1.24-1.26%。
本发明的非调质钢将铬的含量设置在0.05-0.30%的范围内;若超出此范围,材料的硬度偏高,不利于机加工;若低于此范围,材料的强度不足。非调质钢中的铬含量可以为0.05-0.20%,进一步可以为0.05-0.10%,更进一步可以为0.08-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苏信特钢有限公司;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苏信特钢有限公司;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28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