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0104.X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1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颂;张紫龙;黄飞;周子鸣;张达;张华君;李康伟;刘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9/02 | 分类号: | B64C29/02;B64C27/26;B64C1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方可 |
地址: | 43004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涵道 螺旋桨 动力 方式 垂直 起降 固定 无人 飞行器 | ||
1.一种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结构单元、动力单元、飞行控制和航电单元,其中,
结构单元包括机身(8)、垂直尾翼(7)、机翼(9)、方向舵(6)、升降副翼(10)以及尾撑杆(5),机身(8)位于整个无人飞行器的中心位置,机身上固定有一个垂直尾翼(7)和两个机翼(9),一个垂直尾翼(7)和两个机翼(9)互为120°夹角,形成设置在机身(8)上的三幅翼面,垂直尾翼(7)和机翼(9)的翼梢上均设置了动力单元,垂直尾翼(7)上设置有方向舵(6),机翼(9)上设置有升降副翼(10),尾撑杆(5)设置在垂直尾翼(7)和机翼(9)上,尾撑杆(5)用于起飞和降落时起支撑作用,
动力单元包括三套共轴反转涵道螺旋桨,三幅翼面上均分别设置有一套共轴反转涵道螺旋桨,共轴反转涵道螺旋桨包括支杆(4)、电机(2)、螺旋桨(3)和涵道(1),电机(2)和螺旋桨(3)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形成整体,该整体通过支杆(4)与机翼(9)、垂直尾翼(7)翼梢及涵道(1)之间连接固定,
飞行控制和航电单元用于控制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姿态以及实现同地面控制中枢的通信,其安装于机身(8)内部腔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机翼(9)采用中等展弦比布局,采用30度以下反角,以在平飞状态下提供较好的横向稳定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机身(8)截面为四角导圆的矩形截面,以能在内部有效载荷,为飞行控制和航电单元提供安装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三副翼面平面形状完全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三套共轴反转涵道螺旋桨的推力中心距离飞行器重心距离相等,互成120度夹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机身(8)采用升力体构型,其截面为相对厚度为18%的翼型,后缘反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垂直尾翼(7)截面采用对称翼型,机翼(9)截面采用正弯度翼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机身(8)、机翼(9)、垂直尾翼(7)采用碳纤维结构一体化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未经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010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窗户遮阳除霜顶棚
- 下一篇:多功能自动播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