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发动机润滑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6213.4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0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韬;王易凡;秦德胜;王冬兰;陈宝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6 | 分类号: | F02C7/06 |
代理公司: | 11011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雪芬<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7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航时 发动机润滑油 油气分离装置 高空 润滑油箱 滑油 发动机 燃气涡轮发动机 油气分离器 油雾分离器 滑油压力 流动死区 内部流路 润滑系统 压力需求 重新设计 挡油板 消耗率 油位计 轴承腔 油位 油箱 测量 飞行 进程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发动机润滑油箱,涉及燃气涡轮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重新设计了润滑油箱的内部流路结构和油气分离装置,保证了油箱内部无流动死区;设计了多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挡油板、油气分离器和油雾分离器;设计了可随时测量油位的油位计。通过润滑油箱内部结构的合理设计,实现了供给滑油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压力需求,提高了供给轴承腔内滑油压力,降低了滑油消耗率,为无人机实现高空长航时飞行提供保障。该发明不需要对发动机做大的改动,加快了发动机的研制进程,降低了研制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气涡轮发动机润滑系统领域,涉及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发动机润滑油箱。
背景技术
可靠、稳定的润滑油箱是无人机发动机润滑系统长时间稳定工作的重要保障,润滑油箱一般包括油箱腔体、油气分离器、挡油板、出油管等结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对发动机润滑油箱的体积、重量、供油压力、供油流量等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润滑油箱与发动机相连的进油口、出油口、注油口以及形状在发动机总体设计时已经明确,只能通过合理的内部结构设计实现润滑油箱为无人机发动机可靠、稳定地供给一定流量和压力的滑油。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发动机润滑系统要求滑油腔内不得低于某一压力,才能起到有效散热、润滑的作用。现有的滑油在润滑油箱内经过一段时间循环流动后,容易产生大量气泡,使纯滑油液体变为油气混合液体,导致供给腔内滑油压力降低,存在轴承腔内散热、润滑不充分,导致轴承过热失效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发动机高空长时间工作时滑油稳定供给问题,以满足无人机发动机高空长航时飞行需求。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发动机润滑油箱,包括:防虹吸口1、注油口2、内环3、外环4、轴承腔通风口5、上法兰6、左法兰7、泄油口8、进油口9、下法兰10、出油口11、右法兰12、油气分离器13、油雾分离器14、中间挡板15、下挡板16、上挡板17、轴向挡板19和出油管20;
所述内环3、外环4、上法兰6、左法兰7、下法兰10和右法兰12通过焊接形成润滑油箱的腔体,腔体与发动机管路的连接口包括所述防虹吸口1、注油口2、轴承腔通风口5、泄油口8、进油口9和出油口11,各连接口与发动机管路均采用螺纹连接,其中,防虹吸口1与上法兰6通过螺纹连接,注油口2通过螺纹与上法兰6连接,轴承腔通风口5通过螺纹与上法兰6连接,泄油孔8通过螺纹与下法兰10连接,进油口9通过螺纹与下法兰10连接,出油口11通过螺纹与下法兰10连接,中间挡板15通过焊接与内环3连接固定,下挡板16通过焊接与内环3连接固定,上挡板17通过焊接与内环3连接固定,油气分离器13通过焊接与内环3连接固定并依次穿过上挡板17、中间挡板15和下挡板16,与轴承腔相通的轴承腔通风口5处设置所述油雾分离器14,且油雾分离器14通过焊接与内环3连接固定;所述轴向挡板19通过焊接与内环3连接;出油管20通过焊接与下法兰10连接固定。
所述中间挡板15、下挡板16、上挡板17、轴向挡板19和底部挡板21均设有多个孔。
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13包括弯管26、圆管24、左喷嘴24、右喷嘴22和出气孔23,所述弯管26一端连通于圆管24的外壁面,另一端依次穿过上挡板17、中间挡板15和下挡板16,出气孔23连通于圆管24的外壁面,左喷嘴24、右喷嘴22是圆管24的两端口,左喷嘴25为平口,远离出气孔23,右喷嘴22为斜口,靠近出气孔23。
优选地,所述中间挡板15、下挡板16、上挡板17、轴向挡板19和底部挡板21上都均布多个圆孔。
优选地,所述中间挡板15、下挡板16、上挡板17、轴向挡板19和底部挡板21上的圆孔直径均为2-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6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力系统及小规模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
- 下一篇:宽锥角雾化甩油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