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涵道式两栖潜航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5104.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延礼;杨春彬;商艺琢;范德鹏;孙化朋;石陆军;杨嵩;黄大年;罗松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G8/16 | 分类号: | B63G8/16;B60F5/0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2210 | 代理人: | 尹庆娟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涵道式 两栖 潜航 | ||
一种新型涵道式两栖潜航器属于潜航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机身;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的机翼,机翼为可旋转结构;设置在机身上端后方的尾翼;对称设置在机身下端后方两侧的尾部推进器;设置在机身内部的两个涵道螺旋桨机构,涵道螺旋桨机构的涵道外壳上端和机身的上壳接触,涵道螺旋桨机构的涵道桨叶和水平面平行;设置在机身的上壳上的两组换向机构,两组换向机构分别和两个涵道螺旋桨机构对应调整两个涵道螺旋桨机构输出力的方向;以及固定设置在机身内部的的电池组、电源调节器、电调组和主控制器,电池组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调节器连接,电源调节器与电调组连接;主控制器控制整个潜航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潜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涵道式两栖潜航器。
背景技术
由于地形和交通状况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功能单一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功能单一的交通工具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不断深入研究,不论是近海还是深海都是各国探究争夺的区域。潜航器是实现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工程装备。它通过搭载各种电子设备、机械装置,快速地潜浮于深海复杂环境中,实现对海洋的勘探、科考、开发、作业等,其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甚至海洋权益维护能力。
目前,潜航器主要包括有人驾驶潜航器及无人潜航器两大类,无人潜航器主要分为无人自治潜航器(AUV)和水下遥控潜航器(ROV)两种传统型。无论是有人驾驶还是无人驾驶的潜航器,均只能实现水下不同深度的航行,潜航器功能单一,在遇特殊情况时,不能选择其他路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涵道式两栖潜航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涵道式两栖潜航器包括:
机身;
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的机翼,所述机翼为可旋转结构,实现机翼处于水平面和竖直面两个姿态的调整;
设置在机身上端后方的尾翼;
对称设置在机身下端后方两侧的尾部推进器;
设置在机身内部的两个涵道螺旋桨机构,所述涵道螺旋桨机构的涵道外壳上端和所述机身的上壳接触,涵道螺旋桨机构的涵道桨叶和水平面平行;
设置在机身的上壳上的两组换向机构,两组所述换向机构分别和两个所述涵道螺旋桨机构对应调整两个所述涵道螺旋桨机构输出力的方向;
以及固定设置在机身内部的的电池组、电源调节器、电调组和主控制器,电池组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调节器连接,电源调节器与电调组连接;主控制器控制整个潜航器运行。
所述涵道螺旋桨机构包括两组涵道机构以及带动两组涵道机构转动的动力驱动机构;
所述涵道机构包括:
固定设置在机身内部的圆柱形涵道外壳,所述机身的上壳和所述涵道外壳对应位置为通孔结构;
设置在涵道外壳内中间位置的涵道支撑架;
以及设置在所述涵道外壳内的涵道桨叶,所述涵道桨叶通过动力驱动机构带动转动。
所述动力驱动单元包括:
涵道电机,
以及输入轴的一端和所述涵道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动力传动机构,两组涵道机构的涵道桨叶通过涵道桨毂分别固定在动力传动机构的两个输出轴的一端,同步带动两组涵道机构的涵道桨叶转动。
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
和输入轴另一端连接的锥齿轮Ⅰ;
同时与锥齿轮Ⅰ啮合的两个锥齿轮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5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乳液型硅油离型纸
- 下一篇:一种高平整度的承力地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