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十五烷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0283.9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5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蔺海政;黄文学;于斌成;孙启魁;沈元伟;李康;张永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5/62 | 分类号: | C07C45/62;C07C49/385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陈悦军 |
地址: | 264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十五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十五烷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环十二烯和丙烯酰氯反应得到式(II)所示的烯酮中间体,该中间体和磺酰肼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式(III)所示的腙中间体,随后该腙中间体开环、氢化得到式(V)所示的环十五烷酮产物。与传统的环十五烷酮合成路线相比,本方法主要优点在于起始原料价格低廉且易得,二者高选择性反应得到式(II)的烯酮中间体,整体合成路线步骤简短,总收率高,适于环十五烷酮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和香精香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十五烷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十五烷酮,无色或白色针状结晶,具有柔和的麝香香味,且扩散力持久,是一种优良的定香剂,可以作为天然麝香酮的替代品,广泛用于高档香水、香精、香粉以及其他一些日化产品中。除此之外,环十五烷酮还是合成麝香酮的重要中间体,后者也广泛的用于香水、香精和医药行业中。目前,环十五烷酮的市场价格昂贵,国内工业化生产几乎为空白,有待于开发经济环保的环十五烷酮生产工艺。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已经发展了多种环十五烷酮的合成方法,这些方法中最简短的是酮酸缩合法:在金属钠的促进下,直链十五碳二酸酯发生分子内酮醇缩合反应,得到2-羟基环十五烷酮,随后用锌和浓盐酸脱去羟基得到环十五烷酮。周自金等以二甲苯为溶剂,金属钠促进十五酸二乙酯的酮醇缩合,2-羟基环十五烷酮收率75%(周自金,蔡珪,环十五烷酮的合成,江西大学学报,1991,15(3):91-94);庞冬梅等以二甲苯为溶剂,在137℃下进行十五酸二甲酯的酮醇缩合,2-羟基环十五烷酮收率73.3%(庞冬梅,柳翱,倪宏哲,李东风,麝香酮中间体-环十五烷酮的合成,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23(2):17-19);赵阳在酮醇缩合时加入卤代烃,2-羟基环十五烷酮的收率提高到90%以上(CN102807484);高勇等采用钠汞齐作为促进剂(CN106316807),或以十五酸环二醇酯、十五酸二酰胺(CN106673976)为起始原料,都有效的提高了酮醇缩合收率。尽管酮醇缩合法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其原料直链环十五二酸来源受限、价格昂贵,2-羟基环十五烷酮脱羟基收率较差,因而所得环十五烷酮价格昂贵,难以规模化生产。
环十二烷酮、环十二烯是合成尼龙12的重要中间体,可以大规模的从丁二烯三聚得到。通过不同的扩环反应,环十二烷酮和环十二烯被用来合成多种大环麝香香料。Suginome等以环十二烷酮为原料,在酮的邻位引入烯丙基,随后卤化、自由基扩环得到环十五烷酮,总合成步骤达9步,总收率低下(H.Suginome,S.Yamada,A simple new generalsynthesis of macrocyclic ketones:A new entry to the synthesis of exaltone and(±)-muscone,Tetrahedron Lett.1987,28(34):3963-3966)。汪小兰等以环十二烯和丙烯酸为原料,多聚磷酸为催化剂,一步反应得到双环[10,3,0]烯酮中间体,收率仅有11.6%(汪小兰,唐士雄,胡忠,双环[10.3.0]十五碳-1(12)-烯-13-酮系列化合物的合成,有机化学,1986,5:388-393)。Tsuji等以环十二酮为原料,经过烷基化、氧化、羟醛缩合、臭氧扩环等8步反应合成了环十五烷酮,收率38%(J.Tsuji,T.Yamada,I.Shimizu,Syntheses ofMuscone and Exaltone by Three-Carbon Ring Expansion,J.Org.Chem.,1980,45,5209-5211)。
综上所述,以十五碳二酸为起始原料合成环十五烷酮,主要受限于十五碳二酸来源少,价格昂贵;而以环十二酮、环十二烯为原料,主要受限于合成步骤多,收率低下。鉴于环十五烷酮在香精香料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步骤简短、收率高、绿色环保的环十二酮、环十二烯合成环十五烷酮生产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02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