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炼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7349.2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潘汉新;成杨杰;陈桂忠;温关云;陶疆;黄文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安天玉有机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K13/02;C08K3/36;C08K3/04;C08K3/22;C08K3/34;C08K5/3472;C08K5/098;C08K5/5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116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炼 硅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混炼硅橡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混炼胶母胶一100份,二氧化钛0.5-3份,耐老化助剂1-10份,阻燃混合物1-6份,石英粉3-12份,硅藻土1-8份,耐溶剂助剂1-8份;
所述的混炼胶母胶一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0份、气相法白炭黑40~53份,憎水性处理型气相白炭黑3-15份、低粘度乙烯基硅树脂1-8份、结构化控制剂10~15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1-1份、脱模剂0.1-0.5份;
其中,所述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由分子量60-80万,乙烯基摩尔含量为0.03-0.05%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份数在80-88份、分子量60-80万,乙烯基摩尔含量为0.08~0.23%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6-17份、分子量60-80万,乙烯基摩尔含量为1.0~5.0%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6份组成;
所述的耐溶剂助剂为硅酸钙与氧化镁的组合物,其中硅酸钙占比为总重量的70-80%,氧化镁占比为总重量的20-30%;所述耐老化助剂为氧化铈、醋酸铈、草酸铈、硫酸铈、硝酸铈、碳酸铈中之一或组合;所述的阻燃混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硅橡胶母胶二100份,三唑类化合物0.8-1.5份,脱模剂0.5-1份,铂金化合物3-5份;
所述的硅橡胶母胶二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
分子量60-80万,乙烯基摩尔含量为0.03-0.05%的乙烯基封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80-88份、分子量60-80万,乙烯基摩尔含量为0.08-0.23%的甲基封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5-17份、分子量60-80万,乙烯基摩尔含量为1.0-4.0%的甲基封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4份,分子量60-80万,乙烯基摩尔含量为5-9.5%的甲基封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0.5-2份,气相法白炭黑27-35份、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2-5份,六甲基二硅胺烷1-3.5份,动力粘度9000~13000mPa.s,乙烯基含量0.3-0.5%的乙烯基硅油0.5-2份,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0.02-0.08份,纯净水0.5-2份,脱模剂0.5-0.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唑类化合物为苯并三唑、1-甲基三唑、5,6-二甲基三唑、2-苯基苯并三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炼胶母胶一和硅橡胶母胶二中的脱模剂为硬脂酸、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铝之一或多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相法白炭黑、憎水性处理型气相白炭黑的BET比表面积均为150-380m2/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化控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粘度20~50mpa.s,羟基质量含量为3~11%的羟基硅油2~6份、粘度20~50mpa.s,乙烯基质量含量为5-9%且羟基质量含量为3-7%的乙烯基羟基硅油2~4份、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2~5份、六甲基二硅胺烷1~3份、纯净水0~1.5份。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混炼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为:混炼胶母胶一和其他所有原料一起投入捏合机混合0.5-2h制得,且在捏合机中整个加工过程的胶料温度≤100℃。
7.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炼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为:混炼胶母胶一和其他所有原料一起投入捏合机混合0.5-2h制得,且在捏合机中整个加工过程的胶料温度≤100℃;
所述的混炼胶母胶一的制备方法为:先投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六甲基二硅胺烷、纯净水到捏合机进行预处理,再分多次投入其他原料搅拌均匀,然后升温至160℃混合2-3h后,冷却至100℃或以下取出捏合机,制得混炼胶母胶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安天玉有机硅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安天玉有机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73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