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纳米团簇为荧光探针的精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8542.4 | 申请日: | 201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1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邓豪华;施小琼;彭花萍;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50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荧光 探针 精氨酸 及其 抑制剂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金纳米团簇为荧光探针的精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测定方法,属于分析化学及纳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精氨酸酶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肝、肾、肠和心肌细胞中。它能催化水解精氨酸生成鸟氨酸与尿素,是鸟氨酸循环重要酶系之一。精氨酸酶活性测定是肝癌、肝硬变及各类肝炎的检测指标之一。在患有肝病患者的血清中,该酶存在较高的活性水平。此外在降低血氨及平衡体内的pH值、辅助心肌梗塞的诊断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尽管该酶的测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以往报道的测定方法多数操作繁琐,灵敏度低,不适于临床大量标本的实验室应用。其传统测定方法为借助茚三酮反应测定酶促反应所生成的鸟氨酸,或借助Fearon反应检测所生成的尿素。二者灵敏度均较低,并且都是通过比色的方法间接测定反应产物,当复杂生物样品本身存在尿素等物质时,并不能准确的反应精氨酸的真实水平。
金纳米团簇(gold nanoclusters,AuNCs)是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其具有尺寸小、无毒、水溶性好、光稳定性好、Stokes位移大、比表面积大、制备条件温和、表面易于修饰以及荧光性质随尺寸可调等突出优点,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检测、纳米标记、医学成像和光电子学等领域。
本发明以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金纳米团簇作为荧光探针,提供了一种简便、灵敏的精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检测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金纳米团簇为荧光探针的精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测定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金纳米团簇为荧光探针的精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测定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添加L-精氨酸显著增强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金纳米团簇的荧光强度,而精氨酸酶能特异性水解L-精氨酸,从而减弱由L-精氨酸引起的荧光增强现象,利用荧光光谱的特征变化,直接用于精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测定。
所使用的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金纳米团簇采用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直接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备:15 mL浓度为80 mmol/L的含0.2 mol/L氢氧化钠的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与15 mL浓度为10 mg/mL的氯金酸溶液混合均匀,室温下磁力搅拌1小时,反应结束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对反应液进行纯化处理,纯化后获得的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金纳米团簇溶液的浓度为3.3 mg/mL,所述的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金纳米团簇溶液为黄色,紫外灯照射下具有绿色荧光;置于冰箱4℃避光保存。
利用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金纳米团簇在526 nm处的荧光强度变化值ΔF以判断精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含量,所使用的激发波长为472 nm。
本发明所述的金纳米团簇为荧光探针的精氨酸酶的测定方法,其特征是精氨酸酶的测定过程如下:150 μL浓度为2.0 mg/mL 的溶于50 mmol/L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的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金纳米团簇溶液加入到150 μL溶于50 mmol/L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的L-精氨酸溶液中,然后再加入100 μL溶于50 mmol/L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的样品溶液,充分混匀后置于15~60℃水浴锅中孵育2小时,反应结束后,以472 nm为激发波长,测定溶液在526 nm处的荧光强度值,并计算荧光强度变化值∆F,通过荧光强度变化值∆F标准曲线进行精氨酸酶的测定。
所使用的L-精氨酸浓度优选为2.5 mmol/L,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的pH值优选为9.8,反应温度优选为37℃。
所精氨酸酶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625~1.15 U/mL,最低检测限为0.056 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85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