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堆肥发酵菌种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3156.6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4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显;姜鹏;王孜禾;刘宇珂;倪艺榕;阮桂丽;孙亚萍;丁厚冉;李民;丁兴民;由大卫;奉起桂;颜庆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显 |
主分类号: | C12N1/00 | 分类号: | C12N1/00;C05G1/00;C05F17/20;C05F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肥 发酵 菌种 制作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肥发酵菌种的制作方法,收集环境中的微生物,接入以大米浸出液、糖、牛奶、无机盐、麸皮、米糠、堆肥原料碎屑等为主要成分的选择性培养基,定向筛选扩繁得到适宜堆肥用的复合菌种,将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等堆肥原料建成梯形体料堆,调整至适宜的含水量,均匀接入堆肥发酵菌种,经数次翻堆进行有氧发酵后,堆肥原料变得松软,体积变小,不能明显看出原料形态,呈中性或弱碱性,无臭味,即完成堆肥。该方法明显缩短堆肥时间,加快堆肥原料腐熟,且发酵反应更加彻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堆肥发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堆肥发酵菌种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这些废弃物除富含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氮、磷、钾及钙、镁、硅等植物生长必需或有益的元素。将其肥料化利用,归还农田,不仅可起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养分等作用,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
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主要包括堆肥还田、原位生物反应堆还田和生产有机肥还田等方法。堆肥还田相比其他方法,对原料的种类、含水量等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工艺较简单,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应用更广泛。目前,我国的堆肥模式正处在传统土法堆肥逐渐衰退和工厂化堆肥刚刚起步阶段。工厂化堆肥要求农业废弃物和堆肥使用者均高度集中,但很多地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正与之相悖,规模小、布局分散、运输成本高等现状成为制约工厂化堆肥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农村振兴发展土法堆肥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土法堆肥主要靠老堆肥的粪底、腐殖土、淤泥等自然材料中所带的微生物进行发酵,菌种初次接种的生物量不足,且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也不强,堆肥时间长,产生大量NH3、H2S、胺类、醛类等挥发性物质,肥效损失大,废气、污水、残渣等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较高。要在农村振兴发展土法堆肥,就很有必要对传统土法堆肥进行改良,尤其是改良堆肥用的菌种,研发成本低廉、快捷高效、适宜农村小规模堆肥的发酵菌种及配套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堆肥发酵菌种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收集扩繁环境中的微生物,接入以堆肥原料碎屑为主要成分的选择性培养基,定向筛选扩繁得到适宜堆肥用的复合菌种,将堆肥原料建成梯形体料堆,调整至适宜的含水量,均匀接入堆肥发酵菌种,经过有氧发酵和翻堆再发酵后,当堆肥原料变的松软,不能明显看出成分,中性或弱酸性,只有泥土气味时,即完成堆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制作堆肥发酵菌种。
(1)收集环境中微生物的液体菌种。
将大米和水混合后装入开口容器,置于常温环境中一段时间,过滤,收集滤液,再将滤液与牛奶混合后,置于常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去掉表层奶酪,加入适量水,即得到环境中微生物的液体菌种;
(2)定向筛选扩繁得到适宜堆肥用的复合菌种。
用堆肥原料碎屑、麦麸、糖、无机盐、水等制成选择性培养基,接入步骤(1)中所述环境中微生物的液体菌种,常温振荡培养一段时间,即得到适宜堆肥用的复合菌种。
2、堆肥。
(1)建堆与接种。将堆肥原料建成梯形体料堆,具体尺寸可视场地情况而定,加入水调整至适宜的含水量,在料堆顶部压出一条沟槽,按照比例将菌种均匀喷洒至料堆。
(2)发酵。料堆接种后用油布覆盖,四周用泥土封闭,顶部沟槽处用重物压实,使料堆保持“M”形,持续发酵一段时间,定期测量并记录温度。
(3)翻堆。在堆肥发酵过程中,料堆逐步塌陷,为防止空气通透效率降低,当料堆塌陷至一定程度时,需揭开油布,均匀翻堆,加水重新调整至适宜的含水量,然后再次建堆,继续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显,未经王永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31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