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0698.X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7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伯松;何时雨;马旭东;郑丽;李静;郑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 |
主分类号: | C10L5/48 | 分类号: | C10L5/48;C01B32/0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王雪镅 |
地址: | 5101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薯 淀粉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该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混合处理;步骤二,水热碳化处理;步骤三,一级脱水处理;步骤四,水焦浆制备与燃烧供热;步骤五,二级脱水处理。本发明的一种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与现有技术对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过程环境友好,产品附加值高,且处理成本低的优点,其中,能够将木薯淀粉渣中易发酵腐败的淀粉物质快速转化,使得其所含有的臭味物质与微生物得以去除,进而避免给周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并且本发明的一种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具有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木薯产量每年约1000万吨,且每年以约30%比例增长。木薯含有大量的淀粉,被广泛用于制取淀粉及发酵生产酒精。在木薯加工过程中,大量的木薯渣随木薯淀粉和酒精的生产而产生,每年我国木薯淀粉加工的木薯渣干重有30万吨,加上加工酒精等其它产品的木薯渣总计达150万吨,以一个年产3万吨淀粉加工大型企业为例,每年约产生6万吨的湿木薯渣,需配套占地15亩的渣池,高峰时需要堆积3万吨的湿渣。大量的加工固体废弃物,一方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长期存放导致木薯渣发酵腐败,不仅使木薯原料利用率低下,并给周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因而对木薯渣的综合利用凸显重要。
目前,现有技术中,木薯渣的处理方法主要为沼气利用和饲料化利用,沼气利用技术虽可达到环保的要求,但存在处理时间较长的缺陷;在饲料化利用过程中,潮湿的木薯渣极易发酵,必须经过脱水烘干得以储存,但该过程需耗费大量能源,导致增加成本投入高。因此,亟需寻求一种对木薯淀粉渣处理的新方法,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该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过程环境友好,产品附加值高,且处理成本低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木薯淀粉渣的处理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混合处理:木薯淀粉渣不需烘干或脱水处理,直接往木薯淀粉渣中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并控制一定的含水率,得到预混合处理的物料;
步骤二,水热碳化处理:将步骤一得到的预混合处理的物料添加到水热碳化反应釜中,用氮气排空水热碳化反应釜内的空气后进行密封,然后对水热碳化反应釜加热至一定的反应温度,并进行反应一定时间,得到水热碳化处理后的物料;
步骤三,一级脱水处理:将步骤二中得到的水热碳化处理后的物料冷却至室温后,进行一级固液分离脱水处理,并控制所得的固体的含水率,脱出的液体可用于步骤一作为水源,其中所得的固体为水热炭;
步骤四,水焦浆制备与燃烧供热:经步骤三中一级脱水处理得到的水热炭,取一部分水热炭并往其中加入添加剂,然后搅拌均匀即得到水焦浆,然后燃烧所制得的水焦浆作为步骤二的热源;
步骤五,二级脱水处理:经步骤三中一级脱水处理得到的水热炭,用于步骤四中制备水焦浆外的另一部分水热炭再进行固液分离脱水处理,得到固体水热炭和液体,脱出的液体可用于步骤一作为水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木薯淀粉渣为木薯经淀粉提取加工后产生的木薯淀粉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所控制的含水率为80%~9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反应温度为200℃~350℃,所述反应时间为0.5h~6h。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固体的含水率为25%~4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添加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或磺化腐植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06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