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衡车车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9956.2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6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石崇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凡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3/00 | 分类号: | B60C3/00;B60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车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衡车车轮。
背景技术
平衡车,是采用内部加速度传感器与角速度传感器获取当前情况下的自身姿态,根据姿态信息采用倒立摆原理对电机扭矩进行相应控制,以保持自身姿态的稳态平衡。骑行过程中,骑行者自身姿态信息的变化导致平衡车稳态姿态遭到破坏从而实现平衡车的前后向行进。
传统的平衡车存在难以学习的缺陷,其原因在于极低速情况下独轮系统无法保证初学者在实现肌肉记忆之前能够保证自身在侧倾方向的平衡,而如果采用加宽平底轮胎对侧倾方向进行支撑则会导致平衡车难以转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平衡车领域的车轮结构,在保证平衡车在极低速情况下侧倾方向的支撑平衡与转向便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低速情况下侧倾方向不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平衡车车轮,包括轮毂和安装在所述轮毂上的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轮毂的轮毂开口,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与地面接触能实现车体的垂直方向支撑。
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形成双胎并轮车轮,将该车轮安装在车体上时,由于自身宽度较大,可以保证平衡车侧倾方向得到支撑,骑行者在极低速情况下不会发生单向倾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本体为充气型轮胎,所述轮胎本体内部具有一沿其宽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充气腔。轮胎内部只有一个充气腔,由于两个支撑部和中间连接部之间的内腔均为连通的,所以充气腔内各部分压强一致,保证轮胎本体平稳运行,所述中间连接部不与地面直接接触,仅作为横向连接与保证所述充气腔内气道通畅。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轮胎本体为充气型轮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内分别具有一用于容纳气体的第二充气腔,且两个所述第二充气腔彼此之间不连通。通过在两个支撑部内分别设置第二充气腔,中间连接部内不具有气腔,两边支撑部内气腔压强更加均匀一致,有利于轮胎本体的平稳运行,而且中间连接部不具有气腔,强度更高,平衡车轮胎强度更好,承载能力更强。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轮胎本体为免充气轮胎,如实心轮胎,在实心轮胎侧壁上设置多个横向镂空加强筋,具有缓冲好,不怕扎、免充气及可回收再利用等众多优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包括胎面部、胎肩部和胎体部,所述轮毂开口设置在所述胎体部上,所述胎面部为平面结构。所述胎面部为轮胎本体与地面接触部分,所述胎肩部位于胎面部与胎体部之间,当平衡车直向行驶或静止时,胎肩部提供胎面部到胎体部的连接与力传导能力,当平衡车发生向右或向左转向时轮胎发生向右或向左单侧翘起,胎肩部提供到地面的直接接触,轮胎本地为平底结构,增大接触面积,使车轮提供更加稳定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包括胎面部、胎肩部和胎体部,所述轮毂开口设置在所述胎体部上,所述胎面部为圆弧形结构。轮胎本体为圆底结构,可减少车轮转向时克服的摩擦力,从而方便车轮转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胎面部外表面为光滑面或花纹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胎肩部外表面为光滑面或花纹面。通过在胎面部和胎肩部设置花纹面以此提供轮胎对地面的摩擦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帘布层。强度较高的帘布层作为轮胎本体的受力骨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胎体部内侧的所述帘布层厚度大于位于所述胎面部和所述胎肩部内侧的所述帘布层厚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毂为工字形框架结构,所述轮胎本体套设在所述轮毂上后能保证所述第一充气腔内不同位置之间的通气,或能保证两个所述第二充气腔的完全气密封闭,使两个第二充气腔之间彼此独立,不受影响。轮胎本体安装在同一个工字型框架式轮毂上,轮胎套在轮毂上之后能够保证内部气腔的正常通气,保证轮胎两个工字型外侧部分内部气压相等,或两个第二充气腔的气密封闭,两个支撑部内部气压均匀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凡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凡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9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