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流罩结构及具有其的车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4290.1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田爱琴;苑玉展;张寅河;杜健;刘浩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2 | 分类号: | B61D17/02;B61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罩 车体 中空区域 玻璃钢 有效地 减小 行进 气动阻力 美观性 扰流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流罩结构及具有其的车体。导流罩结构包括导流罩本体,导流罩本体内具有中空区域;玻璃钢,玻璃钢设置于中空区域内。采用该导流罩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车体在行进中受到的气动阻力,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扰流对车体的影响,提高了车体行进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车体的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流罩结构及具有其的车体。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人们对车辆整体美观性及节能环保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地铁车辆技术体系中,部分车辆司机室与车顶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这就造成了车辆整体外形不够美观。由于没有设置科学的导流罩的车辆在高速运行时会受到较大的气动阻力,容易造成车辆不利于节能、环保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罩结构及具有其的车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体受到气动阻力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流罩结构,包括:导流罩本体,导流罩本体内具有中空区域;玻璃钢,玻璃钢设置于中空区域内。
进一步地,中空区域包括第一中空区域,第一中空区域沿导流罩本体的周向设置,玻璃钢设置于第一中空区域内。
进一步地,中空区域还包括第二中空区域,第二中空区域与第一中空区域相邻地设置,第二中空区域内设置有泡沫材料。
进一步地,导流罩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为多个,多个连接孔均匀地设置于导流罩本体上。
进一步地,导流罩结构还包括:加强部,加强部与导流罩本体相连接并位于多个连接孔中的其中一个连接孔处,加强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与连接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部为多个,多个加强部与多个连接孔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设置于导流罩本体内,第一通孔开设于第一加强板上,第一通孔与连接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通孔还包括第二通孔,加强部还包括: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导流罩本体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二通孔开设于第二加强板上,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和连接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导流罩本体呈弧形结构,导流罩本体的第一端靠近车体的司机室的顶部设置,导流罩本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远离司机室的顶部设置,导流罩本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高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导流罩本体的第二端的中部开设有缺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体,包括导流罩结构,导流罩结构为上述的导流罩结构。
进一步地,车体包括:司机室;乘客乘坐室,乘客乘坐室与司机室相连接,导流罩本体设置于乘客乘坐室的顶部,导流罩本体的边缘处与司机室和/或乘客乘坐室的顶部之间具有距离L,其中,3mm≤L≤5mm。
进一步地,车体还包括:连接凸台,连接凸台设置于乘客乘坐室的顶部,导流罩本体通过连接凸台与乘客乘坐室相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凸台的第一端与乘客乘坐室的顶部面接触,连接凸台的第一端内设置有第三加强板,第三加强板上开设有用于与导流罩本体相连接的定位孔。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该导流罩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车体在行进中受到的气动阻力,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扰流对车体的影响,提高了车体行进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车体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42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系统的监控车
- 下一篇:一种舱门角度可调的开闭机构及舱门角度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