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宫外孕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2392.X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5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丽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5/00;A61K3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宫外孕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宫外孕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宫外孕,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常由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病人多有停经史,有时停经后可出现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宫外孕的破裂或流产多见于妊娠40天左右,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由于宫外孕破裂可引起急性大出血,导致病人的血压下降,出现晕厥或休克状态。10%的病人出现肩痛,是由腹腔积血反射性地刺激脯神经所致。目前,医学上治疗宫外孕通常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手术的创伤性对人体的伤害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宫外孕存在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宫外孕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宫外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丹参10-30份,当归10-20份,莪术5-15份,薏苡仁10-20份,紫草10-20份,赤芍5-15份,红藤10-20份,红花10-20份,陈皮5-15份,牛膝10-20份,莪术10-20份,牡丹皮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紫石英10-20份,竹茹5-15份,大黄10-20份,昆布10-20份,鬼臼10-20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宫外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丹参20份,当归15份,莪术10份,薏苡仁15份,紫草15份,赤芍10份,红藤15份,红花15份,陈皮10份,牛膝15份,莪术15份,牡丹皮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紫石英15份,竹茹10份,大黄15份,昆布15份,鬼臼15份,甘草10份。
中医认为,宫外孕的发生是由于少腹宿有瘀滞,使气血运行受阻,冲任不畅,导致胎孕位置异常。而胚胎在胞宫以外孕育,养胎气血不能聚于胞宫而蓄于少腹,成为少腹血瘀之实证。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皮肌炎的发病机理,以消徵化瘀、行气止痛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宫外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丹参20g,当归15g,莪术10g,薏苡仁15g,紫草15g,赤芍10g,红藤15g,红花15g,陈皮10g,牛膝15g,莪术15g,牡丹皮15g,白花蛇舌草15g,紫石英15g,竹茹10g,大黄15g,昆布15g,鬼臼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宫外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丹参30g,当归10g,莪术15g,薏苡仁10g,紫草20g,赤芍5g,红藤20g,红花10g,陈皮15g,牛膝10g,莪术20g,牡丹皮10g,白花蛇舌草20g,紫石英10g,竹茹15g,大黄10g,昆布20g,鬼臼10g,甘草1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宫外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丹参10g,当归20g,莪术5g,薏苡仁20g,紫草10g,赤芍15g,红藤10g,红花20g,陈皮5g,牛膝20g,莪术10g,牡丹皮20g,白花蛇舌草10g,紫石英20g,竹茹5g,大黄20g,昆布10g,鬼臼20g,甘草5g。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中药组合物的用法用量:将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原料按照传统水煎法煎煮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一天一剂,七天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丽,未经于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23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妇科盆腔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预防小儿肝炎的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