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下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9934.X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鲇川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邹轶鲛;石红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下部结构 | ||
一种车身下部结构(10),包括:下框架部件(20),该下框架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该下框架部件在构成所述腔室的壁部的内表面处具有引导部(25),下框架部件(20)设置在车身下侧处;以及强化部件(30),该强化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腔室,该强化部件在构成第二腔室的壁部的外表面处具有多个凸起(34),强化部件(30)以使得所述多个凸起(34)接触所述引导部(25)的状态设置在下框架部件(20)的腔室内。
技术领域
优选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一种结构,其中,具有腔室结构的强化部件插入并且设置在诸如门槛等这样的下框架部件的腔室内(例如,见美国专利No.8702161)。引导部设置在下框架部件处,该引导部具有规定强化部件的位置的引导表面,并且强化部件沿着该引导部的引导表面插入。
发明内容
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将强化部件插入到下框架部件的腔室内时,强化部件与引导部处的引导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并且担心可能难以容易地插入强化部件。即,在这样的结构中,从下框架构件的可制造性的角度,存在改进的余地。
考虑上述情况,优选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在具有腔室结构的强化部件插入且设置在下框架部件的腔室内的结构中,该车身下部架构能够改善下框架部件的可制造性。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车身下部结构包括:下框架部件,该下框架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并且在构成所述腔室的壁部的内表面处具有引导部,并且所述下框架部件设置在车身下侧;以及强化部件,该强化部件形成为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腔室,并且该强化部件在构成所述第二腔室的壁部的外表面处具有多个凸起,并且所述强化部件以使得所述多个凸起接触所述引导部的状态设置在所述下框架部件的所述腔室内。
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身下部结构,多个凸起接触引导部,该多个凸起形成在构成强化部件的第二腔室的壁部的外表面处,并且引导部形成在构成下框架部件的腔室的壁部的内表面处。即,在使多个凸起接触引导部的同时,将强化部件插入并且设置在下框架部件的腔室内。因此,与在使强化部件的壁部的外表面接触引导部的同时将强化部件插入并且设置在下框架部件的腔室内的结构相比,减小了插入时的摩擦力。因此,提高了下框架部件的可制造性。
此外,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车身下部结构中,在第一方面中,安装在电池框架上的电池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下框架部件的车辆横向内侧,并且在车辆横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池或所述电池框架重叠。
根据第二方面的车身下部结构,在车辆横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池或所述电池框架重叠。因此,与在车辆横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的强化部件不与电池或电池框架重叠的结构相比,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输入的碰撞载荷经由强化部件被传递到电池或电池框架。因此,抑制车厢的变形,并且提高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的碰撞安全性能。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车身下部结构中,在第二方面中,所述电池框架具有在所述车辆横向上延伸的横隔部件,并且所述电池被所述横隔部件划分为前部和后部,并且在所述车辆横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横隔部件重叠。
根据第三方面的车身下部结构,在所述车辆横上观看的侧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池框架的所述横隔部件重叠。因此,与在车辆横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的强化部件不与电池框架的横隔部件重叠的结构相比,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输入的碰撞载荷经由强化部件而被传递到电池框架的横隔部件。因此,进一步抑制车厢的变形,并且提高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的碰撞安全性能。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车身下部结构中,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在所述车身前后方向上观看的前视图中,所述强化部件形成为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的长度方向沿着车辆横向,并且所述强化部件具有将所述强化部件的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划分为多个空间的一个以上的划分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9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下部结构
- 下一篇:仓储机器人用底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