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LAMP-LFD的引物和探针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6663.6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赛乐;闫茂仓;王瑶华;刘亚南;陈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48;C12Q1/04 |
代理公司: | 温州联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1 | 代理人: | 慈程麟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致病性 溶血 弧菌 lamp lfd 引物 探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LAMP‑LFD的引物和探针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pVPA3‑1质粒序列设计下述LAMP的两对引物核心和一条探针序列,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有利于检测和控制养殖过程中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感染和爆发,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准确、结果判断明显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LAMP-LFD的引物和探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副溶血弧菌(
目前对副溶血弧菌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生化鉴定、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在快速检测、定性和精确定量方面难以兼顾,并且传统方法费时费力,对于需要检测大量样本的出入境检疫、食品、卫生以及兽医部门的实验室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且PCR检测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较高检测费用以及对检测人员较高的技术要求而使其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及基层普及应用。2000年,日本科学家Notomi等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核酸扩增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loop-mediated isothermalamplification)。该法在等温条件下(60-65℃)就能完成扩增反应,它可以在1 h内于恒温条件下特异地扩增DNA到109个拷贝,在保持PCR技术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了检测时间,现已在其他研究领域广泛地应用于病原菌的快速检测。然而,LAMP技术存在也存在着易发生交叉污染出现假阳性,特异性较差的缺点。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LFD, lateral flowdipstick)是一种新的试纸检测技术。此检测技术可以与LAMP技术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等免疫学方法有机结合,反应中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标记的探针与生物素标记的LAMP扩增产物特异性杂交,并与胶体金标记的抗异硫氰酸荧光素的抗体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结合在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具有生物素抗体的检测线上;未杂交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探针与胶体金标记的抗异硫氰酸荧光素的抗体形成不含生物素的两元复合物,通过检测线,结合在控制线上。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试纸条上显示,判断LAMP是否有扩增产物。该检测方法避免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荧光染料染色肉眼观察由非特异性扩增造成的假阳性,并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且操作简便安全。
目前,该技术在对虾白斑病毒(WSSV,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Infectious spleen andkidney necrosis virus)等养殖动物病毒性病原的检测上得到初步应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66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