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配棉花脱叶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8107.8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3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喜琼;祁月月;王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7/12 | 分类号: | A01N57/12;A01N47/36;A01N47/3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210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花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配棉花脱叶组合物。
背景技术
脱叶磷(tribuphos)属于一种有机磷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经由植株的叶、嫩枝、芽部吸收,然后进入植株体内的细胞里,刺激乙烯的生成。脱叶磷主要用作棉花、胶树、苹果等作脱叶剂。属于一种抗低温极速脱叶剂,在低温下也具有良好的脱叶效果。
噻苯隆(thidiazuron)又名脱叶灵,脱叶宝,化学名称:1-苯基-3-(1,2,3,-噻二唑-2-基)脲。噻苯隆在棉花种植上作脱叶剂使用,被植株吸收,可促进叶柄和茎之间的分离组织自然形成而提早脱落,从而提高采收效率和改善棉花品级。
敌草隆(diuron)敌草隆是一种传导型广谱除草剂,可被植物的根、叶吸收,敌草隆用在棉花上,主要通过根部吸收,传导至茎叶,促进叶片衰老。实践中发现,敌草隆和噻苯隆一起用做复配棉花脱叶组合物使用,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噻苯隆的使用量,缩短作用期并提高脱叶率。
目前尚未见有关于脱叶磷、噻苯隆和敌草隆组成的复配棉花脱叶组合物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及低成本的复配棉花脱叶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配棉花脱叶组合物,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脱叶磷,所述组分B为噻苯隆和敌草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1:100)~(100:1)。本发明通过将脱叶磷和噻苯隆、敌草隆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后共同施用,具有显著协同脱叶作用,克服了单一活性组分有效成分使用量大,机车喷雾脱叶焦叶现象,其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成本等诸多优点,是一种新型复配棉花脱叶组合物。
进一步的,还包括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载体和表面活性剂,所述载体为水、大豆油、油酸甲酯、甲基萘高级脂肪烃油、芳烃S-150号溶剂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木质素磺酸盐、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棉花脱叶组合物中所用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均属环保类型,低毒、低残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作物、鱼虾和水体产生毒害。
进一步的,可将其加工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剂型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复配棉花脱叶组合物适用于棉花脱叶。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脱叶磷和噻苯隆、敌草隆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后共同施用,具有显著协同脱叶作用,克服了单一活性组分有效成分使用量大,机车喷雾脱叶焦叶现象,其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成本等诸多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下列各实施例中有效成分采用脱叶磷、噻苯隆、敌草隆以及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均为市售。
实施例1:55%脱叶磷·噻苯隆悬浮剂
所述悬浮剂中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脱叶磷50%、噻苯隆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7%、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1P)5%、沉淀法白炭黑2%、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3%、乙二醇5%及25.55%水。制备时将上述除黄原胶和水外的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经过砂磨机研磨,使物料平均粒径小于3μm,检测脱叶磷与噻苯隆含量,然后加入黄原胶及余量水,并再次混合均匀,即得55%脱叶磷·噻苯隆悬浮剂。
实施例2:63%脱叶磷·敌草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中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脱叶磷60%、敌草隆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3%、有机硅消泡剂0.1%、有机膨润土3%及24.9%大豆油。制备时将上述各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经卧式砂磨机研磨使所得物料平均粒径小于5微米,即可制得63%脱叶磷·敌草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3:44%脱叶磷·敌草隆水乳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81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0%咪鲜胺·氟硅唑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配农药泡腾片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