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油耗的换挡提醒控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5794.4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4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义;李洪雷;丛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63/4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挡 发动机工况 档位信号 控制装置 算法 油耗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提示 发动机转速信号 车速传感器 档位传感器 手动挡汽车 采集信号 车速信号 程序处理 档位信息 档位选择 输出电平 显示信号 车速 采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油耗的换挡提醒控制装置方法,解决了手动挡汽车现状的档位选择不正确、换挡不及时造成的燃油浪费问题,本控制方法如下: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采集信号输入到MCU,MCU根据内部算法、程序处理后输出电平信号和显示信号用于提示换挡,档位传感器将档位信号输入到MCU,MCU根据档位信号和车速信号及时调节发动机工况;本发明根据采集到的车速和发动机转速信号通过MCU内部算法可计算出预换挡位并及时提示驾驶员换挡,MCU根据档位信息及时控制发动机工况,节省燃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脉冲、模拟信号采集、处理、模型算法和反馈调节的发动机工况控制方法,具体说是一种降低油耗的换挡提醒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内开车需要频繁的切换档位,手动挡汽车换挡没有电子帮助属于机械结构可以降低换挡故障率,可以快速及时的做到升降挡有效的调节车速,更可以在弯道内控制行驶轨迹。但是由于换挡时机不对造成发动机不在最佳工况下工作,换档后发动机未及时改变到最佳转速,造成不必要的油耗。由于司机的长时间驾驶忘记换挡使发动机在不合理工况下工作,这样致使发动机会产生很大噪音,且增加油耗,甚至会使发动机产生过多的积炭、发动机抖动等危险工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降低油耗的换挡提醒控制方法,本发明中MCU根据内部算法处理车速和转速信号,计算出预选档位并通过升、降挡提醒电路提醒驾驶员换挡,并及时改变发动机工况,达到降低发动机油耗目的。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降低油耗的换挡提醒控制装置,包括实时采集发动机转速的转速传感器,用于采集汽车车速的车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档位的档位传感器,用于对信号进行处理、发出指令的MCU,用于点亮换挡提醒灯的升、降挡提醒电路,用于显示档位的OLED显示屏,用于改变发动机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调节器,其技术要点是:MCU的输入端与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档位传感器连接,MCU的输出端与升、降挡提醒电路、OLED显示屏、发动机转速调节器连接,MCU首先把接收到的车速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进行计算处理,根据计算出的结果与存储在MCU的RAM区内燃油标定值进行比较处理,根据处理后结果得出当前发动机转速和车速下的预选档位,此时MCU输出换挡信号点亮换挡提醒灯和挡位数字,档位传感器将换档后的档位信号传入到MCU,MCU根据档位信号控制发动机工况MCU,近而调节发动机转速改变发动机工况,达到降低油耗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解决了手动挡汽车现状的档位选择不正确、换挡不及时造成的燃油浪费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升、降挡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油耗的换挡提醒控制方法,包括实时采集发动机转速和车速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用于处理、储存信号的MCU,采集换档信息的档位传感器,提醒驾驶员换挡的升降挡提醒电路、OLED显示屏,用于改变发动工况的发动机工况MCU,具体流程见附图2。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01:检查发动机是否有转速、汽车是否有车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02,否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102:MCU进入程序算法,计算出汽车车速、发动机转速的差值,MCU内存储换挡范围值,根据计算出的差值判断出当前差值是否处于换挡范围值内,是则进入步骤104,否停留在步骤102继续处理信号、比较差值范围;
步骤103:MCU不进入程序算法,无任何档位显示;
步骤104:根据步骤102计算的差值结果进行升、降挡的提示和档位显示,若为正值则提示升挡且显示档位,若为负值则提示降挡且显示档位,档位传感器采集档位信号反馈到M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57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