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拼接结构单元、可拼接结构单元的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3072.4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1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发明(设计)人: | 郝石盟;徐跃家;许达;李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S3/08 | 分类号: | F16S3/08;F16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接 结构 单元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可拼接结构单元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拼接结构单元、可拼接结构单元的组合,单元包括第一刚性杆、第二刚性杆、柔性支撑件和第一球形接头;第二刚性杆为两根,通过第一球形接头连接并形成锐角结构,第一刚性杆通过柔性支撑件悬设在两根第二刚性杆之间,第一刚性杆垂直穿过第二刚性杆所在的平面。本发明提供的可拼接结构单元,通过柔性支撑件的微形变,保证可拼接结构单元在承重过程中的高强度和完整性;各杆件之间可实现高度拆解或拼合,安装或拆解的过程简单易操作,既方便各构件实现批量加工和储运,又能提高安装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工成本,有效减轻结构单元的自重;组合的整体的空间适应性更强,组装应用更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拼接结构单元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拼接结构单元、可拼接结构单元的组合。
背景技术
在设计领域的进步历程中,结构设计的创新与结构形式的突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在建筑和装置设计中,结构的创新更是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建筑形式、建筑类型、结构装置。近年来,结构的创新发展总体上呈现追求轻型、可变、单元化的趋势。
现有的结构装置或结构墙体要么是整体式结构,要么通过单元结构拼接而成。整体式结构往往尺寸大,自重高,不能进行拼接组合,一但建成结构难以更新,既浪费材料,又不便于安装和运输。现有的单元式结构往往均通过刚性杆件搭建单元整体框架,杆件数量多、单元构造复杂、拼接组合过程繁琐,灵活性和适用性都较差,且拆解程度不高,不便于运输和储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拼接结构单元、可拼接结构单元的组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单元构造复杂、拼接组合不方便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拼接结构单元,包括:第一刚性杆、第二刚性杆、柔性支撑件和第一球形接头;
所述第二刚性杆为两根,通过所述第一球形接头连接并形成锐角结构,所述第一刚性杆通过所述柔性支撑件悬设在两根所述第二刚性杆之间,所述第一刚性杆垂直穿过所述第二刚性杆所在的平面。
其中,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两根第一柔性支撑杆,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杆为杆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球形接头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刚性杆的端部,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刚性杆形成等腰三角状。
其中,所述柔性支撑件还包括两个第二柔性支撑杆,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杆为端部带延长杆的三角形结构,所述延长杆用于与所述第一刚性杆和所述第二刚性杆实现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刚性杆固定穿过所述第二刚性杆所在的平面。
其中,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杆包括三个异形杆,每个所述异形杆包括位于中部的直杆段和处于两端且与所述直杆段呈一定角度的折弯段,三个所述异形杆的直杆段首尾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正三角形,连接于所述正三角形同一顶点的所述折弯段相固定并形成所述延长杆。
其中,所述柔性支撑件与所述的第一刚性杆、第二刚性杆和第一球形接头的连接方式为插接。
其中,所述第一球形接头上设置有两个插接所述第二刚性杆的第一插接口,和两个插接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杆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口所在平面的两侧。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夹角呈60°,两个所述第一卡槽的夹角呈90°。
其中,还包括第二球形接头,所述第二球形接头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插接所述第一刚性杆或所述第二刚性杆的第二插接口。
本发明提供还提供一种可拼接结构单元的组合,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可拼接结构单元,多个所述可拼接结构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球形接头依次连接以形成排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30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式工字型钢型材
- 下一篇:高压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