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丙沙星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3002.2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4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天冬 |
主分类号: | C07C67/343 | 分类号: | C07C67/343;C07C69/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丙沙星 合成 有机物合成 苯甲酸 格氏试剂 总收率 收率 | ||
本发明属于有机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丙沙星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以2,4‑二氯‑5‑氟苯甲酸为原料,与新型格氏试剂反应,得到环丙沙星的中间体。该方法安全性好,原料价廉易得,产品质量好,收率稳定,总收率达到93.6%。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丙沙星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目前,国内、外均采用2,4-二氯-5-氟苯乙酮为起始原料,通过p酮酯化、乙氧亚甲基化、胺化、环合、水解、哌嗪化,最后成盐而得。工艺改进大多集中在p酮酯化中,目前的合成方法不仅要消耗大量有毒的有机溶剂, 污染环境, 而且操作复杂, 收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丙沙星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收率高,合成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丙沙星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以2,4-二氯-5-氟苯甲酸为原料,与新型格氏试剂反应,得到环丙沙星的中间体。
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4-二氯-5-氟苯乙酮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0%次氯酸钠溶液,搅拌升温反应3h,馏出氯仿,降温至50℃,滴入盐酸,至pH值1~2,冷却至室温,抽滤,水洗,至100℃下常压干燥,得白色固体;
步骤2:将上述白色固体和氯化亚砜加入到洁净干燥的三口瓶内,升温回流4h,直至内温到84℃,保温反应1h,用碱吸收放出的氯化氢和二氧化硫,减压蒸除过量的氯化亚砜,得油状物,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中;
步骤3:在洁净干燥的三口瓶中,加入无水乙酸乙酯和氯化镁与三乙胺,在室温下充分搅拌1h后,分批加入丙二酸乙酯钾盐,搅拌后放置备用;
步骤4:在上述格氏试剂乙酸乙酯液中,控制内温不超过10℃,在2.5h内滴加酰化物,保温搅拌30min,升至40℃保温搅拌1h,滴加18%盐酸至pH=1,搅拌1h放出CO2至尽,分取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水层,合并油状物后水洗至中性,回收乙酸乙酯后减压收集140~142℃/30pa馏份,即得。
该合成方法步骤1中2,4-二氯-5-氟苯乙酮和10%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8-20。
该合成方法步骤1中升温至70-80℃。
该合成方法步骤3无水乙酸乙酯、氯化镁与三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25:8-12:13-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效果在于:用二当量三乙胺和氯化镁存在下与丙二酸乙酯钾盐进行反应形成格氏试剂,该方法安全性好,氯化镁原料价廉易 得,产品质量好,收率稳定,总收率达到93.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1:将110g 2,4-二氯-5-氟苯乙酮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900g氯酸钠溶液,搅拌升温反应3h,馏出氯仿,降温至50℃,滴入250ml 35%盐酸,至pH值1~2,冷却至室温,抽滤,水洗,至100℃下常压干燥,得白色固体;
步骤2:将上述100g白色固体和130ml氯化亚砜加入到洁净干燥的三口瓶内,升温回流4h,直至内温到84℃,保温反应1h,用碱吸收放出的氯化氢和二氧化硫,减压蒸除过量的氯化亚砜,得油状物,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天冬,未经张天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30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