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汽车安全气囊硝酸铵干燥剂自动更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1100.4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4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魏胜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B60S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4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汽车 安全气囊 硝酸铵 干燥剂 自动 更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是指基于物联网的汽车安全气囊硝酸铵干燥剂自动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硝酸铵是汽车安全气囊常用的起爆装置。近年来一些汽车厂商受到硝酸铵受潮而影响汽车安全的困扰。硝酸铵受潮后会影响其起爆点,成为不安全因素。汽车的使用环境复杂,特别是沿海地区,相对湿度较高。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硝酸铵受潮在所难免,即使安装有干燥剂,一段时间干燥剂也会吸湿需要更换,为了能够及时的更换干燥剂,确保硝酸铵不受潮,从而保证汽车安全,本发明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汽车安全气囊硝酸铵干燥剂自动更换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及时的更换干燥剂,防止硝酸铵受潮,从而保证汽车安全,本发明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汽车安全气囊硝酸铵干燥剂自动更换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装置由废弃箱下底、废弃箱、废弃箱左侧壁、废弃箱上盖、存放舱左壁、存放舱上盖、弹簧、存放舱右壁、第三干燥剂块、第二干燥剂块、第一干燥剂块上表面、第一干燥剂块、推杆、推杆上表面、牵引机、导轨、隔离网、硝酸铵安放箱、硝酸铵安放箱底、湿敏传感器、废弃箱右侧壁、硝酸铵安放箱左侧壁、第一干燥剂块左侧壁、第一干燥剂块右侧壁、CC2530模块、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磁敏传感器、磁铁组成,其特征是:废弃箱下底同废弃箱左侧壁相连,废弃箱上盖同废弃箱左侧壁相连,废弃箱上盖同存放舱左壁相连,第一干燥剂块左侧壁同存放舱左壁相连,第一干燥剂块左侧壁同硝酸铵安放箱左侧壁相连,废弃箱右侧壁同硝酸铵安放箱左侧壁相连,废弃箱上盖同第一干燥剂块上表面相连,弹簧同第三干燥剂块相连,第三干燥剂块同第二干燥剂块相连,第二干燥剂块通过第一干燥剂块上表面同第一干燥剂块相连,隔离网同第一干燥剂块相连,隔离网同湿敏传感器相连,隔离网同湿敏传感器相连,第一干燥剂块通过第一干燥剂块右侧壁同推杆相连,推杆上表面同第一干燥剂块上表面相连,推杆同牵引机相连,推杆同导轨相连,牵引机同导轨相连,废弃箱上盖同磁敏传感器相连,磁铁同第一干燥剂块右侧壁相连,磁铁同推杆相连,湿敏传感器同CC2530模块相连,步进电机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同CC2530模块相连,磁敏传感器同CC2530模块相连;推杆的长度大于第一干燥剂块的长度;第一干燥剂块和第二干燥剂块的长度及厚度相等;第一干燥剂块和第三干燥剂块的长度及厚度相等;废弃箱上盖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干燥剂块上表面的长度。
CC2530是物联网常用芯片。它是用于2.4GHz的ZigBee应用的一个真正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它能够以非常低的总的材料成本建立强大的网络节点。该芯片结合了领先的RF收发器的优良性能,业界标准的增强型8051CPU,系统内可编程闪存。CC2530具有不同的运行模式,使得它尤其适应超低功耗要求的系统。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时间短进一步确保了低能源消耗。
湿敏传感器将其检测到的信号送往CC2530模块,CC2530模块中的单片机将此信号,同预存在内存中的相对湿度的上限值相比较,如果低于上限值,则无命令发出;如果高于上限值,则发出指令,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模块驱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安装在牵引机内,牵引机将运动推动推杆,推杆将第一干燥剂块推入废弃箱内。当推杆前端进入到废弃箱内时,推杆前端嵌入的磁铁将进入磁敏传感器的感受区,磁敏传感器将此信号送入CC2530模块,CC2530模块发出步进电机反向运动的命令,牵引机沿导轨反向运动,带动推杆后退,退出存放舱右壁,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二干燥剂块将下移并同隔离网紧密接触,对硝酸铵起到干燥的作用;同时,CC2530模块发出信号,可以通过汇聚节点或手机将干燥剂块更换的信息告知车主。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干燥剂块的更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及时的更换干燥剂,防止硝酸铵受潮,从而保证汽车安全。它主要用于汽车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基于物联网的汽车安全气囊硝酸铵干燥剂自动更换装置的侧剖面构造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11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侧碰形电动汽车
- 下一篇:一种车辆多功能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