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北斗网络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4143.2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1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勤友;徐俊杰;徐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9/46 | 分类号: | G01S19/46;G08G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9 | 代理人: | 周乃鑫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网络 船舶 自动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具体是指基于北斗网络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海上船舶相互识别通信的主要手段有雷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等。但是,由于移动通信和无线电通信的覆盖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能在内河和近海区域发挥作用,超出覆盖范围便无法完成通信。
虽然目前国内外将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结合到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船舶交通服务)中已经成为当前船舶相互识别通信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存在通信距离的限制问题,尤其是在远洋航行过程中,AIS无法完成信息的接收和发送,从而不能实现船舶间的相互识别和通信。
然而,基于北斗网络的船舶间无通信距离限制,无需通过AIS就能使得其与附近海域的其他北斗船舶能够相互识别通信,尤其适用于北斗船舶的远洋航行识别通信,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他船舶通信手段所存在的盲区。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北斗网络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网络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使得北斗船舶不通过AIS即可实现其与附近海域识别范围内的其他北斗船舶间的相互识别及通信,提高北斗船舶间通信交流的效率,便于安排航行计划以保障航行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网络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包含:多个北斗船载终端,分别设置在各个采用北斗网络的北斗船舶上,采集各自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并发送至北斗卫星;北斗卫星地面站,通过北斗卫星分别与各个北斗船载终端通信连接,接收经由北斗卫星传送的各个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岸上服务器,与北斗卫星地面站通信连接,接收由北斗卫星地面站发送的各个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确定北斗船舶的自动识别有效范围,在该范围内为每艘北斗船舶筛选过滤出其他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并将每艘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发送至范围内其他各北斗船舶的北斗船载终端,在自动识别有效范围内实现北斗船舶间的相互识别及通信。
每个所述的北斗船载终端包含: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各自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信息发送模块,与信息采集模块通信连接,接收信息采集模块向其发送的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并每间隔一段预先设定的时间,依次通过北斗卫星、北斗卫星地面站将该实时动态信息发送至岸上服务器。
所述的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包括:当前时间信息,船位信息和航行状态信息。
所述的岸上服务器包含:船舶动态报文接收模块,接收由北斗卫星地面站发送的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且为每条实时动态信息设置优先级;同时,在自动识别有效范围内为每艘北斗船舶筛选过滤出其他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
其中,在自动识别有效范围内的北斗船舶的优先级高于在该范围外的北斗船舶的优先级。
所述的岸上服务器还包含:船舶动态报文过滤模块,与船舶动态报文接收模块通信连接,获取最新时间接收到的各个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分别将各个北斗船舶作为中心船舶,依据对实时动态信息的存储时间、是否已经转发以及是否重复的因素进行判断,在北斗船舶的自动识别有效范围内,对中心船舶周围的其他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进行过滤。
所述的岸上服务器还包含:船舶动态报文存储模块,与船舶动态报文过滤模块通信连接,接收并存储各北斗船舶经过滤后的实时动态信息。
所述的岸上服务器还包含:船舶动态报文发送模块,与船舶动态报文存储模块通信连接,接收各北斗船舶经过滤存储后的实时动态信息;分别将各北斗船舶作为中心船舶,在北斗船舶的自动识别有效范围内,为每艘北斗船舶筛选过滤出其他北斗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并按间隔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以单播或组播的方式将中心船舶的实时动态信息经由北斗卫星地面站、北斗卫星发送至范围内其他各北斗船舶的北斗船载终端。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北斗网络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由于北斗网络无通信距离限制,使得北斗船舶不通过AIS即可实现其与附近海域识别范围内的其他北斗船舶间的相互识别及通信,提高北斗船舶之间通信交流的效率,更好地安排航行计划以保障航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基于北斗网络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岸上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4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剃刀把手
- 下一篇:一种GPS-RTK无卫星信号点的坐标测量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1S 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
G01S19-00 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利用这种系统传输的信号确定位置、速度或姿态
G01S19-01 .传输时间戳信息的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例如,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GALILEO
G01S19-38 .利用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传输的信号来确定导航方案
G01S19-39 ..传输带有时间戳信息的卫星无线电信标定位系统,例如GPS [全球定位系统], GLONA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GALILEO
G01S19-40 ...校正位置、速度或姿态
G01S19-42 ...确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