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传统LiDAR滤波误差的快速修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5269.0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7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江虹;杨浩;赵平;潘文武;窦延娟;黄何;李坤;熊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天眼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波 滤波算法 测量 机载激光雷达 适应复杂地形 修正 时间复杂度 测绘技术 处理数据 典型问题 滤波处理 滤波误差 拟合曲线 曲线轮廓 曲线拟合 时间开销 数据需要 整体判断 智能算法 阈值计算 传统的 地物 点集 构建 算法 坡度 空洞 优化 | ||
1.本发明专利是一种对经典LiDAR滤波算法结果进行优化的算法模型,其特征在于:
算法数据来源为经典LiDAR滤波算法滤波结果;滤波方式为一维滤波,数据格网化后采用逐行推进的方式;对地面的描述采用一元四次曲线拟合;采用初始设定阈值并参考待判断点地面坡度的方法来确定滤波阈值;将待判断点加入点集,并以点集为单位进行判断;
算法结果将点云数据划分为两类:地面点、非地面点。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维滤波方式,其特征在于:利用格网化操作规范化原始数据,并逐行推进滤波以提高精度;
其步骤如下:
1)根据原始数据点的密度,计算网格尺寸以及数量,尽量将不同点装入不同网格;此操作后即可用网格的行、列来描述数据点的行、列;
2)以格网化完成后的数据进行逐行滤波,每一行数据点可粗略看作R2平面上的离散数据点,将每一行中的非地面点判断完成后即可得到全局非地面点。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曲线拟合操作及计算滤波阈值操作,其特征在于:
采用曲线拟合方式,以可靠地面点拟合出一元四次曲线用于描述地面走向,并根据地面坡度确定滤波阈值以提高算法适应性和滤波精度;
一元四次方程公式为
其中a, b, c, d, e为拟合参数,用于描述曲线的走势,(X, Y)为数据点坐标;方程中含有五个未知数,于是在计算时采用五个数据点数据代入计算;对于数据点坐标(X1~5,Y1~5)可列如下方程组:
设有矩阵M、X、Z,分别构造如下:
M = X= Z =
原方程组写作矩阵乘法格式MX=Z,由最小二乘法解得:
矩阵X即为底面曲线的拟合参数矩阵,代入一元四次方程即完成曲线拟合;
找到待拟合点后根据其X轴坐标代入地面曲线即得到该处拟合高程,若实际高程于拟合高程之间的差值大于滤波阈值,则将该点加入待判断点集;
其中滤波阈值的确定分为两部分:1.预先设定阈值;2.根据地面曲线坡度对设定阈值进行调整。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对待判断点集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高程”“X坐标”“和周围点差异值”等属性均相近的点纳入同一点集,并对点集进行统一判断;
对于一般点集,判断的依据为:若点集左端点与左端地面点之间有大于滤波阈值的高程阶跃,且点集右端点与右端地面点之间有大于滤波阈值的高程阶跃,则认为该点集为非地面点;
对于位于数据空洞中的零星数据点集,判断的依据为:若“点集左端点与左端地面点之间的坡度”和“左端地面坡度”之间差值大于最大可容忍角度,且“点集右端点与右端地面点之间的坡度”和“右端地面坡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最大可容忍角度,则认为该点集为非地面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天眼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天眼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52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匹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图片智能裁剪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