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换热装置、动力电池组件和动力汽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930975.8 | 申请日: | 2017-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8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荣;肖芳志;张志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依云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换热装置 导热涂层 动力电池 动力汽车 电池 导热板 换热 绝缘层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电池使用寿命 纯电动汽车 导热板表面 温度一致性 热效率 导热系数 电池内部 电池装配 冷却过程 同一水平 行驶工况 位置处 电芯 排布 优选 传导 加热 | ||
1.一种电池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换热装置包括由下到上依次排布的导热板(1)、导热涂层(2)和绝缘层(3),其中,形成所述导热涂层(2)的材料的导热系数为800W/(m·K)以上,优选为3000-5780W/(m·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换热装置,其中,形成所述导热涂层(2)的材料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石墨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换热装置,其中,形成所述导热涂层(2)的材料的形成方式为喷涂、涂布、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换热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1)、导热涂层(2)和绝缘层(3)的厚度比为3-10:0.1-1:0.05-0.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换热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1)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换热介质流道(4),每个换热介质流道(4)各自具有用于输入换热介质的入口和用于输出换热介质的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换热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换热介质流道(4)为蛇形管、口琴管、挤压管和螺旋槽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池换热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1)中还设置有温控单元(5),所述温控单元(5)位于导热板(1)的中央或一端,使所述换热介质流道(4)位于所述温控单元(5)的一侧或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温控单元(5)包括加热元件、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对所述导热板(1)进行加热,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根据该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切换启动或停止状态以及所述换热介质流道(4)内的换热介质的流动状态。
9.一种动力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换热装置,所述电池换热装置中的绝缘层(3)与电池贴合。
10.一种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汽车装配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未经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09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极板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电池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