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线状发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3352.1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7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8;H01L33/62;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樊建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状 发光 装置 制造 方法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线状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以来,为了能适用于便携电话以及数字摄像机等的背光灯,提出搭载有多个发光元件的线状光源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状光源装置中,多个发光元件沿着细长的棱柱状的布线基板的长边方向空开给定的间隔配设并被管芯接合,并在各发光元件的两侧且与各发光元件交替的位置配设反射板,进而,该两反射板的对置面倾斜,以使得随着向各发光元件的出射方向推移而开口面积变大,由此能谋求整体的小型化以及薄型化,能得到高亮度且亮度不均匀少的线状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235139号公报
但在专利文献1的线状光源装置中,对于对近年的背光灯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而言,不能说足够。另外,这样的线状光源装置随着成为薄型而制造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制造薄型的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薄型的线状发光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1个实施方式是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准备透光性构件,该透光性构件在俯视观察下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短边方向的长度与线状发光装置的发光面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等同,在透光性构件上隔着透光性粘结剂在透光性构件的长边方向并排搭载多个发光元件,形成将多个发光元件的侧面和透光性粘结剂被覆的光反射性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1个实施方式是线状发光装置,具备:俯视观察下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多个发光元件;俯视观察下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透光性构件;将发光元件和透光性构件粘结的透光性粘结剂;和将发光元件的侧面和透光性粘结剂被覆的光反射性构件,多个发光元件的长边方向和透光性构件的长边方向一致地并排配置,透光性粘结剂配置于相邻的多个发光元件的侧面之间。
发明的效果
由此能容易地制造薄型的线状发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1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2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概略底视图。
图2C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3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光性构件的基材的概略俯视图。
图3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光性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1个工序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1个工序的概略截面图。
图6A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1个工序的概略截面图。
图6B是图6A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
图7A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1个工序的概略截面图。
图7B是图7A的C-C线的概略截面图。
图8A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1个工序的概略截面图。
图8B是图8A的D-D线的概略截面图。
图9A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1个工序的概略截面图。
图9B是图9A的E-E线的概略截面图。
图10A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1个工序的概略截面图。
图10B是图10A的E-E线的概略截面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1个工序的概略截面图。
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1个工序的概略截面图。
图13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元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3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光性构件的概略底视图。
图13C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光性构件的概略截面图。
图14是利用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标号的说明
1 透光性构件
1a 透光性构件的第1层
1b 透光性构件的第2层
11 透光性构件的基材
11a 透光性构件的基材的第1层
11b 透光性构件的基材的第2层
11c 透光性构件的基材的端材
2 发光元件
2a 第1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3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