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8627.0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3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彦漫;黄俊登;蔡祥云;廖晓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翔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16 | 分类号: | H03K17/16;H03K17/687;B25J9/1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兴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89 | 代理人: | 饶钱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自动控制 集成电路 | ||
1.一种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位电路、抑制干扰电路、检测电路、反相电路;
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P晶体管(P1)、第二P晶体管(P2)、第三P晶体管(P3)及第一N晶体管(N1),
其中,所述第一P晶体管(P1)的源极与第二P晶体管(P2)的源极同时连接至电源电压VDD;
所述第三P晶体管(P3)的源极连接至第一P晶体管(P1)的栅极、漏极及第二P晶体管(P2)的栅极,栅极、漏极接地;
所述第一N晶体管(N1)的栅极、漏极并接后连接至第二P晶体管(P2)的漏极,源极接地;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二N晶体管(N2)、第三N晶体管(N3)、第四N晶体管(N4)及第四P晶体管(P4),
其中,所述第四P晶体管(P4)的漏极与第四N晶体管(N4)的漏极同时连接至电源电压VDD,漏极与第二N晶体管(N2)的漏极、第四N晶体管(N4)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三N晶体管(N3)的漏极与第二N晶体管(N2)的源极、第四N晶体管(N4)的源极连接,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N晶体管(N2)的栅极、第三N晶体管(N3)的栅极及第四P晶体管(P4)的栅极同时连接至所述钳位电路中第二P晶体管(P2)的漏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干扰电路包括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所述二极管D1与第一电阻(R1)电连接,串联的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容(C2)同时与第四P晶体管(P4)并联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为肖特基二极管,包括IN5818或IN58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电路的型号为74LS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电路包括第五P晶体管(P5)、第五N晶体管(N5),所述第五P晶体管(P5)与第五N晶体管(N5)在电源端与地之间串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五P晶体管(P5)的源极接到电源端;
所述第五N晶体管(N5)的栅极与第五P晶体管(P5)的栅极同时接到接到检测电路中第四P晶体管(P4)的漏极,源极接地,漏极接到第五P晶体管(P5)的漏极,并输出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中的分压比例可通过调整第一电阻(R1)与第二P晶体管(P2)的尺寸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电路中的钳位分压比例可通过调整第一N晶体管(N1)与第二P晶体管(P2)的尺寸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采用场效应管、双极晶体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晶体管(P1)、第二P晶体管(P2)、第三P晶体管(P3)、第四P晶体管(P4)及第六P晶体管(P5)为PMOS管,第一N晶体管(N1)、第二N晶体管(N2)、第三N晶体管(N3)、第四N晶体管(N4)及第六N晶体管(N5)为NMOS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自动控制集成电路用于芯片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翔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翔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86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插式LED
- 下一篇:一种基于超声波散热型LED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