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火龙果的龙眼核精油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1907.9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7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辛明;李昌宝;孙健;周主贵;李丽;何雪梅;盛金凤;郑凤锦;李杰民;李志春;刘国明;零东宁;唐雅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A23B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牙斐颖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火龙果 龙眼 精油 保鲜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食品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火龙果的龙眼核精油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龙眼核精油保鲜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20份‑40份的龙眼核精油、3份‑7份的火龙果茎提取物、1份‑5份的明胶粉、5份‑10份的芦荟提取物和5份‑10份的鸡蛋花提取物;本发明中起最主要保鲜成分的是龙眼核精油,龙眼核精油中含有油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清除生物体内自由基、抑制细菌生长能有效起到抗氧化作用,可以促进水果保藏,本发明以龙眼核精油和火龙果茎提取物、明胶粉、芦荟提取物和鸡蛋花提取物等植物源成分进行复配能在火龙果表面形成保鲜膜安全、无毒的进行火龙果保鲜,并延长火龙果的保鲜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火龙果的龙眼核精油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拉丁学名: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火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以及花青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自然状态下,果实于夏秋成熟,味甜,多汁,由于红龙果易种植、产量高、售价高经济效益突出,是目前广西大量推广、种植的果树,然而,由于火龙果水分多、营养价值高,火龙果皮透气性良好、果实大、固形物含量较高,会导致火龙果容易受到外界的细菌侵害而产生腐烂变质。经研究,火龙果在常温下放置1d果肉就开始变软,因此,对于火龙果保鲜剂的研究是目前火龙果种植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火龙果保鲜剂多为化学保鲜剂,化学保鲜剂成本低廉,但是很容易造成化学品残留,长期食用经化学保鲜剂保鲜的火龙果会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而目前也有一些关于中药保鲜剂的研究,但是由于中药种类很多,直接施用在火龙果上也会造成有害物质的残留,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有必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保鲜剂能有效对火龙果进行保鲜,同时不会造成有害物质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生产一种安全、有效的保鲜剂能有效对火龙果进行保鲜,同时不会造成有害物质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火龙果的龙眼核精油保鲜剂,所述保鲜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20份-40份的龙眼核精油、3份-7份的火龙果茎提取物、1份-5份的明胶粉、5份-10份的芦荟提取物和5份-10份的鸡蛋花提取物。
进一步的,所述龙眼核精油的制备方法为:
(1)龙眼核预处理:将新鲜龙眼核放入-20℃~-15℃的条件下进行急冻,急冻12h-14h后将龙眼核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直至龙眼核的含水率为7%-11%,然后将龙眼核粉碎到80目-100目得到龙眼核粉;所述烘箱在干燥龙眼核前先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110℃-120℃,预热时间为20min-30min;
(2)微波预处理:将步骤(1)龙眼核粉冷却到室温后,密封放置在4℃的冰箱中恒温静置24h-26h,然后将龙眼核粉分别平铺于平皿中平铺厚度为1mm-3mm,放置在微波炉转盘上用微波进行间隔处理,微波处理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微波处理后的龙眼核粉;所述微波处理的频率为2450MHZ,功率为800W,并采用间隔提取方式进行提取;所述间隔提取的处理方式为“打开微波炉进行微波提取30s—关闭微波炉1min—打开微波炉进行微波提取30s”,所述间隔提取的微波提取总时长为180s;
(3)超临界CO2萃取:将步骤(2)微波处理后的龙眼核粉放置在萃取釜中进行CO2的超临界萃取,所述超临界萃取的流量为25L/min,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解析温度35℃,萃取时间为2h;萃取结束后CO2进行气化并循环使用;萃取物进入分离罐进行离心分离得到龙眼核精油。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000转/min-1500转/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1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