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耳蜗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9123.2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全;包步峰;吉博文;杨斌;陈翔;王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B1/00 | 分类号: | B81B1/00;B81C1/00;A61N1/05;A61N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耳蜗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人工耳蜗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耳蜗电极设有屏蔽电极点之间串扰的结构;
所述屏蔽电极点之间串扰的结构,是指:每一个电极点被地线包围,每个电极点之间互相屏蔽,每一个电极点和地线之间的电场均匀分布于该结构之间;
所述屏蔽电极点之间串扰的结构,是指:每一个电极点被一条地线包围结构所包裹;
所述地线全部都连接在一起,形成空腔导体,腔内电场不影响外部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耳蜗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围结构,长度与电极点的直径之比可调,以寻求一个最佳屏蔽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耳蜗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围结构,长度与电极点的直径比大于等于1。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人工耳蜗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基底上制作一层金属作为牺牲层;
步骤2、在金属牺牲层上面旋涂一层聚合物作为衬底层;
步骤3、在聚合物衬底层上面溅射金属,并利用光刻、显影离子束刻蚀形成金属层,以形成每一个电极点被一个被地线包围的结构;
步骤4、在金属层上旋涂一层聚合物做绝缘层,得到基底上电极器件;
步骤5、将步骤4的电极器件从基底上释放下来;
步骤6、将步骤5的电极器件用聚合物进行封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耳蜗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特征:
-所述基底为硅片、玻璃片、石英片中的任一种;
-所述牺牲层的金属为Al或Au。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工耳蜗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特征:
-所述溅射的金属为Cr/Au或者Ti/Au;
-所述溅射的金属Cr/Au或者Ti/Au,厚度为30/300nm;
-所述包围的结构采用两种封装方式中任一种:一种被绝缘层覆盖,一种直接裸露出来。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人工耳蜗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将基底置于NaCl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方法释放,或浸泡在酸中进行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人工耳蜗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环氧树脂、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91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