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生A和B基因组间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及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3562.2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4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友;杜培;付留洋;李丽娜;韩锁义;刘华;秦利;张忠信;黄冰艳;董文召;汤丰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张爱军;徐文婷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基因组 染色体 易位 创制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A和B基因组间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及鉴定方法,所述的创制方法是以花生栽培品种四粒红为材料,在盛花期使用Co60‑γ射线辐照花生植株,得到A和B基因组间染色体易位的花生植株。本发明采用花期Co60‑γ辐射诱导,产生了大量的A和B基因组染色体间易位,实现了A和B基因组间染色质交流,为花生育种与分子细胞遗传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源材料,也为在远缘杂交后代材料中人工创造外源染色体(片段)渗入系提供了途径。本发明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花生A和B基因组间染色体易位系,首次创制并鉴定了一批花生栽培种A和B基因组染色体易位系新材料,为鉴定花生染色体易位提供了有效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花生A和B基因组间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及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在长期人工选择及驯化过程中,花生栽培种遗传多样性降低,育种亲本遗传基础日趋狭窄,严重影响了育种效率,创制新种质和挖掘新基因变得尤为重要。
花生栽培种是异源四倍体,是由二倍体野生种A.duranensis和A.经过偶然杂交,然后加倍形成四倍体野生花生A.monticola,又经过人工驯化最终演化而来。经过长期系统研究,花生学界普遍认为A.duranensis和A.是花生栽培种的二倍体祖先种,分别提供了花生栽培种的A和B基因组(Robledo G,Lavia GI,Seijo G.Speciesrelations among wild Arachis species with the A genome as revealed by FISHmapping of rDNA loci and heterochromatin detection[J].TheoreticalAppliedGenetics,2009,118(7):1295~1307),2016年,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公布了对A.duranensis和A.两个野生种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其染色体序列与栽培种高度相似,支持了A.duranensis和A.分别是花生栽培种A和B基因组供体亲本的推断(Bertioli D J,Cannon S B,Froenicke L,et al.The genome sequences of Arachisduranensis and Arachis ipaensis,the diploid ancestors of cultivated peanut[J].Nature Genetics,2016,48(4):438.)。
花生常规育种通常是利用品种间有性杂交来实现,然而常规的杂交育种只能实现基因组内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且耗时较长,育种进程较慢。利用人工诱变可以显著提高染色体变异效率,扩大变异范围,达到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3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