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iDAR点云的电力塔三维重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53206.2 | 申请日: | 2017-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0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翟瑞聪;张峰;许志海;彭炽刚;李雄刚;廖如超;杨成城;杜俊明;罗世奇;李威;李闪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武汉汇卓航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7/13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idar 电力 三维重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信息提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LiDAR点云的电力塔三维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电力塔的分解,通过对密度和宽度进行统计分析,将电力塔分解为塔身和塔头两部分;S2.基于数据驱动重建塔身,对角点进行提取与分割,对塔身的四条主轮廓线基于RANSAC算法进行三维直线拟合;S3.基于模型驱动重建塔头,预定义一个包含塔头基本类型的模型库,然后采用形状上下文算法识别塔头基本类型,再将Metropolis‑Hastings算法与模拟退火相结合估算塔头模型的最优参数;S4.根据S2、S3步骤所得结果中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组合,得到完整的三维电力塔模型。本发明可有效的、准确的重建电力塔,满足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数字化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信息提取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LiDAR点云的电力塔三维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塔作为高压输电线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重建在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方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过去几年中,电力塔建模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用CAD或3dmax进行人工手动建模,这种方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重建精度较低。电网管理部门急需一种自动化、高效率、高精度的电力塔重建方法来满足现代输电线路可视化、数字化的需求。随着机载LiDAR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密度、精准的3D点云对该需求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前,有许多的学者在基于LiDAR点云三维目标的重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且在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重建上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电力塔结构的复杂性和种类的多样性,对电力塔重建的研究还十分稀少。李清泉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电力塔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电力塔分解为塔头、塔身和塔脚三部分,然后对塔身部分用四个主平面进行重建,对塔头部分采用SVM分类器进行分类。该方法仅根据密度特征对电力塔进行分解,缺乏适用性,其他常见类型电力塔(如猫头塔、酒杯塔、六角塔)进行分解时往往会出现错误结果;此外,由于该方法引入了人工手动建立塔头模型,使得自动化程度降低,缺乏实用性。郭波等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几何的电力塔重建方法,该方法将RJMCMC采样器与模拟退火相结合,自动的解决电力塔类型和模型参数问题,但该方法效率不高,需要耗费大量的迭代次数判断电力塔类型,且在电力塔模型参数估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参数间的几何关系,导致大量的冗余参数需要被估算。
目前,建筑物重建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策略:基于数据驱动的策略和基于模型驱动的策略。基于数据驱动的策略采用从上至下的重建方法。大部分建筑物重建处理过程一般包括两个关键步骤:建筑物屋顶边缘的提取和拓扑关系的重建。杂的屋顶结构或高密度的点云数据,通常采用基于面片分割的方法提取边缘,如基于边缘或区域增长、三维RANSAC算法、分类或特征聚类等。基于数据驱动的重建结果不受模型库完整性的影响,理论上可以重建任何形状。当数据比较完整时,数据驱动的方法对简单的目标提供精准的描述;然而,当数据缺失或包含较多噪声时,该方法会产生重建误差甚至失败。
基于模型驱动的策略采用从下至上的重建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预先定义的模型库的。该方法主要包含两个关键步骤:与模型库中的模型进行最优匹配和对应模型参数的最优化求解。在许多基于模型驱动的重建方法中,最基本的假设是建筑物是许多墙面的集合。许多方法如RJMCMC被引入来决模型参数问题,并且显示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模型驱动的方法对数据的质量具有鲁棒性且适用于大场景,由于拓扑关系预先在模型中定义,因此,该方法在点云密度较小时可发挥其优越性并保证正确的拓扑关系。然而,该方法的重建结果受到模型库的影响,当待求模型参数较多时,该方法效率较低。
由于目标结构的复杂性和形状的多样性,仅凭单一的某种方法很难满足现代重建的要求。因此,结合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的混合驱动策略在近几年中被提出。该方法在目标重建阶段将建造规则(如平行性、共面性、对称性)等引入来优化模型。与单一的策略不同,混合驱动的策略将两种方法的优势相融合,既保留了数据驱动的灵活性,也具有模型驱动的鲁棒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武汉汇卓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作业中心;武汉汇卓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3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