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3266.6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钱天祥;赵炳根;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6 | 分类号: | B60L53/66;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充电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充电方法、充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当前位置;根据待充电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当前位置确定供电车辆;获取供电车辆的信息;根据供电车辆的信息确定充电模式;以及根据充电模式由供电车辆为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该方法可以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无线充电,不占用专门的时间、地点,既延长了车辆的续驶里程,又节省了时间和空间,且成本较低,对车辆的充电间距要求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车辆的充电系统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于其环保特性,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保证行驶的可靠性,需要定期未对汽车的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并且,充电需要将车辆停止至专门的充电站,并且等待时间较长。
虽然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行驶车辆的充电装置及方法,由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能量发射装置和安装在车辆两侧的能量接受装置完成车辆行驶中的能量交换,并利用这种参量对车辆充电,补充能源。然而,该方式需要大量布置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成本较高,且对车辆的充电间距有一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该方法可以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无线充电,不占用专门的时间、地点,既延长了车辆的续驶里程,又节省了时间和空间,且成本较低,对车辆的充电间距要求也较低。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充电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当前位置;根据所述待充电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当前位置确定供电车辆;获取所述供电车辆的信息;根据所述供电车辆的信息确定充电模式;以及根据所述充电模式由所述供电车辆为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方法,首先,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当前位置,再根据待充电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当前位置确定供电车辆,然后,获取供电车辆的信息,再根据供电车辆的信息确定充电模式,最后,根据充电模式由供电车辆为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该方法可以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无线充电,不占用专门的时间、地点,既延长了车辆的续驶里程,又节省了时间和空间,且成本较低,对车辆的充电间距要求也较低。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充电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当前位置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获取第一预设范围内的多个车辆;获取所述多个车辆的电量信息和行驶信息;根据所述电量信息和所述行驶信息对所述多个车辆进行筛选;以及向筛选之后的所述车辆发送充电请求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获取第一预设范围内的多个车辆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多个车辆的数量是否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如果未达到上述预设数量阈值,则获取第二预设范围内的多个车辆,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电量信息和所述行驶信息对所述多个车辆进行筛选具体包括:根据所述行驶信息判断行驶方向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进一步判断所述车辆的电量信息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如果达到第二预设阈值,则判断通过筛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多个车辆中至少一个车辆反馈的确认信息,并从所述反馈确认信息的车辆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供电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3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