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b微合金化Ni-Co-Fe-Cr-Al高熵合金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4842.2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9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薛云飞;曹堂清;王本鹏;王鲁;刘旭东;岳晗;王富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0/00 | 分类号: | C22C30/00;C2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b 合金 ni co fe cr al | ||
本发明涉及一种Nb微合金化Ni‑Co‑Fe‑Cr‑Al高熵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高熵合金通过基础组元Al、Ni、Co、Cr、Fe配比的调整和微量元素Nb的添加,促进L12相的形成,避免B2相、Laves相、σ相等有害相的出现;所述的高熵合金主要由FCC相组成,晶粒尺寸在100μm~400μm之间,屈服强度不低于300MPa,抗拉强度不低于740MPa,延伸率不低于18%,兼具良好韧性和较高的屈服强度,满足现代工业对材料力学性能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塑性的Nb微合金化Ni-Co-Fe-Cr-Al高熵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熵合金也称作多主元合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合金,其定义为由五种及以上元素按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组成的合金,每种主要组元的含量为5~35at.%;此外,还可以添加其它合金元素进行合金化,添加量小于5at.%。高熵合金的多主元组成特点,不同于传统合金有明确的基体元素(如Fe基合金、Ti基合金、Al基合金和Ni基合金等),所以在液态或无序固溶体状态下具有很高的混合熵,而且高混合熵能够稳定固溶体相,使这类合金具有较简单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正因如此,这类合金被命名为高熵合金。
由于多主元效应(高熵效应、迟滞扩散效应、晶格畸变效应和鸡尾酒效应),高熵合金的冶金物理作用机制有别于传统合金,从而表现出了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如突出的高温强度、良好的低温韧性、良好的耐磨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优异的抗辐照性能等。然而,目前所报道的多主元合金,都没有实现很好的强韧性匹配。BCC结构的高熵合金屈服强度最高可达~2000MPa,几乎没有拉伸塑性;FCC结构的高熵合金则具有较好塑性,但是其屈服强度一般不超过300MPa。这极大的限制了高熵合金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高熵合金,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单相组织的合金通常也不具备较高的强度,为满足使用要求,通常采用细晶强化、复相强化、沉淀强化、位错强化和相变强化等方法提高合金的强度。这些强化方法的运用,一般需要将合金化设计和适当的形变热处理工艺相结合。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虽有别于传统合金,但仍属于晶体材料范畴,其变形机制依然是位错滑移、孪生和相变等,所以传统合金中的强化方法同样适用于高熵合金。但是,高熵合金多主元的成分组成特点使高熵合金的成分调整更为复杂,一方面高熵合金中没有特定的元素占主导地位,所以成分调整时需要综合考虑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兼顾某个组元的发挥效果;另一方面,微合金化元素的添加通常能显著改变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但在高熵合金中,添加元素的选择需要同时考虑其与多个主元的作用。因此,在提高高熵合金强韧性匹配中,合金成分设计是关键难题之一。
Ni-Co-Fe-Cr-Al高熵合金系统中,Ni、Co和Fe元素稳定FCC相,Al和Cr元素稳定BCC相。另外,Ni和Al之间大的负混合焓将导致B2相和L12相的形成,二者化学组成可表示为(Ni,M)Al和(Ni,M)3Al,主要由Ni和Al元素构成,Ni元素部分被M(代表Co、Fe和Cr)取代。其中,B2相与FCC基体为半共格关系,呈针状,对合金的塑性不利;而L12相与基体完全共格,常表现为弥散的纳米级球状析出,不仅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对塑性的牺牲也相对较小。根据Ni-Co-Fe-Cr-Al高熵合金的相组成特点和合金的强韧化方法,该系列合金有潜力获得较高的强度,同时保持较好的塑性。然而,现有报导的Ni-Co-Fe-Cr-Al高熵合金中,BCC结构合金强度一般超过1400MPa,但几乎没有拉伸塑性;虽然FCC结构合金延伸率超过50%,但屈服强度仅约为200MPa。而具有FCC+BCC双相结构的合金,由于受到混合法则的限制,也很难实现强韧性的良好匹配。如Al0.7CoCrFeNi双相合金,屈服强度约为700MPa,但延伸率不到10%;而具有共晶组织的AlCoCrFeNi2.1双相合金强度则不到400MPa。因此,探索改善Ni-Co-Fe-Cr-Al高熵合金强韧性匹配的方法,对实现该合金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4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