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5121.7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6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柳濑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48/40 | 分类号: | F16H48/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动装置,能够利用通过使差速器壳体的作业窗口深入至差速器壳体外周的凸缘而在凸缘的一个侧面上形成的凹部,将焊接时产生的气体排出到外部,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焊接。差动装置具有:作业窗口(18),其设置于差速器壳体(2),以便能够将差速机构(3)插入差速器壳体(2);以及齿圈(17),其内周面被压入嵌合于凸缘(15)的外周面,该凸缘(15)一体地形成于差速器壳体(2)的外周部,凸缘(15)与齿圈(17)的压入嵌合部被焊接(23)在一起,其中,作业窗口(18)深入至凸缘(15),由此在凸缘(15)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有凹部(19),在所述焊接时产生的气体通过凹部(19)排出。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3日、发明名称为“差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申请号为201410809440.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差动装置,该差动装置具有:差速器壳体,其收纳差速机构;凸缘,其一体地形成于差速器壳体的外周部;作业窗口,其设置于差速器壳体,以便能够将差速机构插入差速器壳体;以及齿圈,其内周面被压入嵌合于凸缘的外周面,凸缘与齿圈的压入嵌合部被焊接在一起。
背景技术
所述差动装置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被公知。
专利文献1:WO2013-18223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差动装置中,在为了使差速器壳体的内表面加工变得容易、或使差速机构相对于差速器壳体的插入变得容易而较大地形成作业窗口的情况下,该作业窗口有时会深入至凸缘的侧面而形成凹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动装置,其能够利用通过使作业窗口深入至凸缘而形成的凸缘的凹部,将焊接时产生的气体排出到外部,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焊接。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差动装置,该差动装置具有:差速器壳体,其收纳差速机构;凸缘,其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周部;作业窗口,其设置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以便能够将所述差速机构插入所述差速器壳体;以及齿圈,其内周面被压入嵌合于所述凸缘的外周面,所述凸缘与所述齿圈的压入嵌合部被焊接在一起,其第1特征在于,所述作业窗口深入至所述凸缘,由此在所述凸缘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有凹部,在所述焊接时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凹部排出。
另外,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在由螺旋齿轮构成的所述齿圈的内周面上,突出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凸缘的所述一个侧面抵接的止动壁,在所述凸缘和所述止动壁之间保留有所述凹部。
进而,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所述焊接是在所述凸缘和所述齿圈的与所述作业窗口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侧进行的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为了使差速机构相对于差速器壳体的插入变得容易而较大地形成作业窗口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通过使该作业窗口深入至凸缘而在凸缘的一个侧面上形成凹部,将焊接时产生的气体排出到外部,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扭矩传递的过程中,虽然在由螺旋齿轮构成的齿圈上作用有轴向载荷,但是一个方向的轴向载荷经由齿圈与凸缘之间的焊接部分被凸缘支承,另一个方向的轴向载荷经由止动壁被凸缘支承,因此能够减轻焊接部分的载荷负担。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进行焊接的凸缘和轮毂的一个侧面侧是作业窗口的相反侧,因此焊接时产生的溅射物不会从作业窗口侵入差速器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差动装置和收纳该差动装置的变速器壳体的局部的纵剖俯视图。
图2是上述差动装置的差速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箭头4观察的图,示出了凸缘和齿圈的焊接要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5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