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真空导流进行制备玻璃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7631.6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3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卫国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B29C70/3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程宝妹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咸***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内部 玻璃钢 导流 制备 真空泵抽真空 基体树脂 力学性能 密封空间 复合材料 纤维布 固化 浇灌 铺设 应用 | ||
一种采用真空导流进行制备玻璃钢的方法,首先将纤维布铺设在模具内部,启动真空泵抽真空,使得模具内部密封空间的真空度达到‑0.08—0.1MPa,通过向模具内部浇灌基体树脂,经过固化形成玻璃钢;该工艺简单、绿色无污染、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应用前景广泛等优点,应用领域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真空导流进行制备玻璃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购买力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于产品的材质以及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产品成型工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特别是成型工艺的环保及成本方面。目前玻璃钢类产品,例如艇体的成型大部分采用手糊制,而手糊成型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劳动卫生条件差,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性能稳定性不高,产品力学性能较低。尤其对于结构复杂、力学性能要求高、体形庞大的大型船体,应用传统的手糊成型工艺已很难实施;
真空灌注工艺(Vacuum infusion process),简称VIP,又叫真空导流工艺,在模具上铺“干”增强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夹心材料等,有别于真空袋工艺),然后铺真空袋,并抽出体系中的真空,在模具型腔中形成一个负压,利用真空产生的压力把树脂通过预铺的管路压入纤维层中,让树脂浸润增强材料最后充满整个模具,制品固化后,揭去真空袋材料,从模具上得到所需的制品。该工艺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工艺简单、绿色无污染、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应用前景广泛等优点,应用领域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真空导流进行制备玻璃钢的方法,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真空导流进行制备玻璃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纤维布铺设在模具内部,在纤维布上铺设导流网;
步骤二,在导流网上设置注胶口,该注胶口上连接有注胶管;
步骤三,在导流网上设置缠绕管,将缠绕管连接真空泵;
步骤四,启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使得模具内部密封空间的真空度达到-0.08—0.1MPa,开启注胶管向模具中浇灌基体树脂;
步骤五,浇灌完毕继续保持真空保压30-120min,固话完毕后,脱模得到玻璃钢;
步骤四中所述基体树脂为自制的基体树脂;该自制的基体树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步骤A、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
将聚醚多元醇加入反应器中搅拌的同时加热升温至125~135℃,真空度保持在0.08~0.09 MPa,抽真空脱水2小时,放置使其自然冷却到40℃,将氮气通入反应器中,将占聚醚多元醇总重量0.05%的催化剂加入反应器中,采用速度为200-500转/分钟的转速进行搅拌15~20min得到第一溶液;在第一溶液中加入二羟甲基丙酸、甲苯二异氰酸酯和羟基硅氧烷化合物升温至60-85℃保温反应2.5h,制得游离异氰酸酯基-NCO含量为8%~11%的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预聚体;所述聚醚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甲苯二异氰酸酯和羟基硅氧烷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10:0.1-0.5:2-5:0.3-0.6;
步骤B、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将步骤A所制备的改性聚氨酯预聚体加入丙烯酸丁酯混合搅拌,升温至60-70℃,持续反应4-5h,反应结束后自然降温至30-50℃,加入三乙胺反应30-40min,反应完毕后保温静置30-60min;加入去离子水进行分散,反应30-50min,得到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所述改性聚氨酯预聚体、丙烯酸丁酯、三乙胺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2-4:1-2:0.1-0.3:6-15;
步骤C、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卫国,未经徐卫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7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