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上收油机及其收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5180.2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8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文元桥;刘俊国;张豆豆;李晓佳;李通;张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B63H11/02;C02F1/4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油机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上收油机,包括回收处理模块、航行模块和航行保障模块;回收处理模块包括本体,本体的前端设有带刮油板的传送带,传送带的末端设有油水分离板;传送带的两侧设有向前伸展成V形的导油臂;本体的上部设有油箱,本体与油箱之间设有油管和用于将传送带上刮下的油从本体经油管抽入油箱中的抽油泵;航行模块采用螺旋桨‑喷水混合推进;航行保障模块包括设置在本体底部的浮球感应装置,浮球感应装置包括海水粘度传感器、空心球体及向球体中注水和排水的水泵。本发明能够在多种溢油环境下高效率的回收溢油和处理事故现场,减少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面溢油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收油机及其收油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逐步发展,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与运输愈发繁忙,沿海水域通航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船舶溢油风险不断加大,溢油事故成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严重威胁。溢油回收船是溢油回收的专业船舶,是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溢油污染事故的重要工具。溢油回收船主要由船体、船体驱动系统、溢油应急指挥系统、漂浮垃圾打捞系统、溢油聚拢系统、溢油回收系统、油水分离系统等设备组成,常用溢油回收装置的种类很多,按照各种不同溢油回收装置收取浮油的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粘附式、堰式、动态斜面式(DIP)、抽吸式、其他(组合式 涡流式等)。另外,按照溢油回收装置在船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可吊式、固定内置式、升降式。
CN201283997Y公开了一种溢油回收船,回收船由船中前部至船首建有长方形收油通道,收油通道无顶壁和底面,在收油通道两侧壁分别安装有带孔支座,收油通道下方回收船底开有与海水直接相通的导流口A和导流口B,导流口B安装有封闭门,收油通道船首一端在船身直接建有与海水相通的双开门,双开门由液压动力控制,每扇门内侧都安装有扫油臂。扫油臂为箱形浮筒,其通过支臂与船体连接,支臂与船体和箱形浮筒之间通过铰接方式连接,采用在船首船体上直接开门的方式来回收溢油。但是该设计整体庞大,不能灵活机动的应对事故,所用原理不足以高效回收大规模溢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上收油机及其收油方法,能够在多种溢油环境下高效率的回收溢油和处理事故现场,减少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上收油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回收处理模块、航行模块和航行保障模块;其中,
回收处理模块包括本体,本体的前端设有带刮油板的传送带,传送带的末端设有油水分离板;传送带的两侧设有向前伸展成V形的导油臂,导油臂的一端与本体连接,导油臂的张开角度由连接在本体和导油臂之间的油缸推动而形成;本体的上部设有油箱,本体与油箱之间设有油管和用于将传送带上刮下的油从本体经油管抽入油箱中的抽油泵,油管入口设有用于将油水分离板上的水隔离在本体中的隔水板,隔水板下方的本体上设有排水口;
航行模块采用螺旋桨-喷水混合推进;
航行保障模块包括设置在本体底部的浮球感应装置,浮球感应装置包括海水粘度传感器、空心球体及向空心球体中注水和排水的水泵;空心球体采用多层帘线的分部结构;海水粘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发送给位于船体上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海水粘度计算浮力从而调节空心球体的排水体积;所述的水泵、油缸和抽油泵均通过控制器控制。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油箱包括第一级工作区、第二级工作区和储油室;其中,第一级工作区内设有用于根据油水透光度而确定油水分界面的光电传感器;第一级工作区与储油室之间设有抽油装置,第一级工作区与第二级工作区之间设有排水装置,第二级工作区内设有吸油毛毡,第二级工作区的底部设有通向大海的排水管。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第一级工作区为上窄下宽结构。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导油臂上设有一排竖直方向的活动刮板,活动刮板的高度由所述的控制器控制。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刮油板为7字形,间隔设置在所述的传送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5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调节导纱钩位置的导纱装置
- 下一篇:喷气织机废边纱过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