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轮驱动车辆的扭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4747.3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1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滨田健志;吉田友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7/348 | 分类号: | B60K17/348;B60K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志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轮驱动 车辆 扭矩 显示装置 | ||
提供一种四轮驱动车辆的扭矩显示装置,高精度地显示分配给四轮驱动车辆的各车轮的扭矩的状态。与可分配互不相同的扭矩的多个车轮(Wf,Wr)中的各车轮对应地设有由多个段(S)构成的扭矩显示单元(If,Ir),扭矩显示单元(If,Ir)根据分配给车轮(Wf,Wr)的扭矩的增大而增加点亮的段(S)的数量,根据分配给车轮(Wf,Wr)的扭矩的减小而减少点亮的段(S)的数量。段(S)由多个子段(s)构成,当段(S)点亮时,多个子段(s)依次点亮,并且,当段(S)熄灭时,多个子段(s)依次熄灭,因此与一个段(S)中包含的多个子段(s)一齐点亮或熄灭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显示实际的扭矩的分配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四轮驱动车辆的扭矩显示装置,与可分配互不相同的扭矩的多个车轮中的各个车轮对应地设有由多个段构成的扭矩显示单元,所述扭矩显示单元根据分配给所述车轮的扭矩的增大而增加点亮的段的数量,根据分配给所述车轮的扭矩的减小而减少点亮的段的数量。
背景技术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有如下这样的四轮驱动车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中的、分配给后轮的扭矩的比率被设定为与前轮和后轮的静载荷分配对应的基本分配比,并且,当前轮转速超过后轮转速时,通过增加基本分配比而增加分配给后轮的扭矩的比率,相反地,当后轮转速超过前轮转速时,通过减少基本分配比而增加分配给前轮的扭矩的比率,由此使前轮转速与后轮转速之差收敛为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特开2015-77906号公报
另外,上述四轮驱动车辆具有用于让驾驶员在视觉上识别分配给四个轮的扭矩的大小的扭矩显示装置。现有的扭矩显示装置设置在液晶画面上,针对各个车轮而分别具有串联地配置的例如5个段。并且,如果设可分配给一个车轮的扭矩的最大值为100%,则当扭矩指令值为0%时,全部的段熄灭,当扭矩指令值大于0%且在20%以下时,一个段点亮,当扭矩指令值大于20%且在40%以下时,2个段点亮,当扭矩指令值大于40%且在60%以下时,3个段点亮,当扭矩指令值大于60%且在80%以下时,4个段点亮,当扭矩指令值大于80%时,5个段全部点亮。
然而,在这样的扭矩显示装置中,由于所显示的扭矩是离散的,因此,存在无法高精度地显示分配给各车轮的扭矩的大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高精度地显示分配给四轮驱动车辆的各车轮的扭矩的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出一种四轮驱动车辆的扭矩显示装置,与可分配互不相同的扭矩的多个车轮中的各车轮对应地设有由多个段构成的扭矩显示单元,所述扭矩显示单元根据分配给所述车轮的扭矩的增大而增加点亮的段的数量,根据分配给所述车轮的扭矩的减小而减少点亮的段的数量,该扭矩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段由多个子段构成,当所述段点亮时,所述多个子段依次点亮,当所述段熄灭时,所述多个子段依次熄灭。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四轮驱动车辆的扭矩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全部的所述段熄灭时的第1扭矩阈值与一个所述段点亮时的第2扭矩阈值之间设定有滞后,当在油门踏板被踩下的状态下分配给所述车轮的扭矩小于所述第1扭矩阈值时,将所述一个段保持在点亮状态。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四轮驱动车辆的扭矩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油门开度在规定的值以下时,将所述段的最大点亮个数限制为一个。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四轮驱动车辆的扭矩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挡位为驻车挡或空挡的情况下,或者在没有踩下油门踏板而踩下了制动踏板的情况下,或者在没有踩下油门踏板地进行减速的状态或踩下制动踏板的状态持续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熄灭全部的所述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4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