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7863.6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7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深渡濑修;古村崇道;菅原宽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B60R21/2334 |
代理公司: | 11464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侧面 安全气囊 装置 车辆 座椅 | ||
一种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在侧面安全气囊本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内气囊比侧面安全气囊本体更早地膨胀并且展开,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内气囊在比乘员的腹部区域高的位置处膨胀并且展开。此外,反作用力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从由外侧框架支撑的反力板施加到内气囊。反力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朝着前方超过外侧框架的前缘部延伸。从而,甚至在内气囊不太可能受到来自外侧框架的反作用力的高度上,反作用力也能够顺利地施加到内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其上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87631(JP 2008-87631 A)中描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辅助膨胀部(内气囊)设置在比主膨胀部(外气囊)更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处。在侧面碰撞时,在椅背的侧部中,内气囊比外气囊更早地膨胀且展开,从而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按压乘员或乘客的从肩部区域到腹部区域这部分区域。从而,内气囊被配置为使乘员的上半身向着车辆内侧(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斜向前地移动。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比外气囊更早地膨胀且展开的内气囊能够在侧面碰撞的初期约束乘员。然而,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鉴于与乘员的身体的负荷耐受性的关系,未充分考虑到乘员被内气囊按压的区域。并且,在乘员的与腹部区域相比的上方位置处,特别是在与乘员的胸部区域的重心相比的上方位置处,当在车辆的侧视图中观看时,侧框架通常倾斜为从乘员的身体向后隔开。因此,膨胀且展开的内气囊的上侧难以受到来自侧框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向内的反作用力,并且当内气囊约束乘员时,内气囊的上部可能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从而,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在侧面碰撞时的内气囊的初期乘员约束性能方面存在改善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改善侧面碰撞时内气囊的初期乘员约束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椅背、充气机、外气囊、内气囊和反力板。椅背包括侧框架和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侧部。充气机在所述椅背的所述侧部内位于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外气囊在所述侧部内位于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当从容纳在所述外气囊中的所述充气机供应气体时,所述外气囊适于在车室侧部与乘员之间膨胀并且展开。在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前侧处,内气囊连接到外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部分。所述内气囊适于在侧部中在比乘员的腹部区域高的位置处膨胀且展开,并且适于比所述外气囊更早地完成膨胀和展开,从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当在椅背的俯视剖面中观看时,反力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由所述侧框架支撑,使得当在车辆的侧视图中观看时,所述反力板朝向车辆前方侧延伸超过所述侧框架的前缘部。反力板适于在膨胀和展开时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的反作用力施加到内气囊。
根据本发明以上方面,如果例如,检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则致动在椅背的侧部中的放置在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充气机。因此,在侧部中的放置在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外气囊在车室侧部与乘员之间膨胀且展开,并且在侧框架的车辆前侧处连接到外气囊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部分的内气囊在椅背的侧部中膨胀且展开。内气囊比外气囊更早地完成其膨胀和展开,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
此处,内气囊在比乘员的腹部区域高的位置处膨胀且展开。从而,能够防止在乘员的身体中具有相对低的负荷耐受性的腹部区域被内气囊按压;因此,能够增大内气囊的内部压力。此外,反作用力从被侧框架支撑的反力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施加到内气囊。当在椅背的俯视剖面图中观看时,反力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反力板朝着车辆前方侧延伸超过侧框架的前缘部。利用该布置,即使在内气囊不太可能或不可能受到来自侧框架的宽度上向内的反作用力的高度处(例如,在比乘员的胸部区域的重心高的位置处),宽度方向上向内的反作用力也能够顺利地施加到内气囊。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改善侧面碰撞时内气囊的初期乘员约束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7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