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1117.6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9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夏才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才清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0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571500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保健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物质:
黄酮类物质1份,以及茶叶1~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茶,其特征在于,
所述黄酮类物质包括:大叶降真香勾丝和黄药膜勾丝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健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黄酮类物质包括所述大叶降真香勾丝和所述黄药膜勾丝时,
所述大叶降真香勾丝与所述黄药膜勾丝的质量比为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健茶,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叶、所述大叶降真香勾丝与所述黄药膜勾丝的质量比为5:4:1。
5.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的物质:
黄酮类物质1份,以及茶叶1~30份;
对所述黄酮类物质进行发酵,并将发酵后的所述黄酮类物质与称取的所述茶叶进行混合,形成培养基;
对所述培养基进行发酵,形成所述保健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黄酮类物质进行发酵,包括:
将李斯特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蜜环菌和米曲菌进行混合,形成复合微生物菌;其中,所述李斯特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所述酵母菌、所述蜜环菌和所述米曲菌的质量比为3~5:1~2:1~2:1~2:1~2;
称取0.1~1份所述复合微生物菌;
利用称取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对所述黄酮类物质进行发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称取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对所述黄酮类物质进行发酵,包括:
将称取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和所述黄酮类物质在发酵槽内进行混合;
控制所述发酵槽的温度为45℃~55℃;
将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和所述黄酮类物质在控温后的所述发酵槽中发酵36h~48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培养基进行发酵,形成所述保健茶,包括:
将醋酸杆菌、酵母菌和金花菌进行混合,形成发酵生物菌;其中,所述醋酸杆菌、所述酵母菌和所述金花菌的质量比为1~2:2~4:1~2;
称取所述发酵生物菌0.1~1份;
利用称取的所述发酵生物菌,对所述培养基进行发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称取的所述发酵生物菌,对所述培养基进行发酵,包括:
将所述培养基的pH调节为5~7,温度调节为32~37℃;
将所述发酵生物菌和调节后的所述培养基进行混合,揉搓混合后的所述发酵生物菌和所述培养基60h~84h;
将揉搓后的所述发酵生物菌和所述培养基进行干燥,形成所述保健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称取黄酮类物质1重量份,包括:
分别称取大叶降真香勾丝0.8重量份,以及黄药膜勾丝0.2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才清,未经夏才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11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芝麻味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荷叶黑茶及其制作方法